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拚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上面这首诗的作者是朱德,这首诗被刻在一个人的墓碑之上。
这个人25岁当红军军长,29岁参加长征;
到了陕北,他接替林彪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33岁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36岁指挥1200人和7000日伪军激战8昼夜,以伤亡166人的代价,打死打伤日伪军2000余人,敌我伤亡比为6:1,是我军战史上的经典杰作。
37岁牺牲。
这个人就是左权。
一
左权原名左纪权,1905年出生在湖南醴陵。
左权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辛苦养家。三哥在外出借粮的时候,因为太饿了滑落水潭而死。这一年,左权11岁。11岁的年纪便经历生离死别,幼小的左权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
1922年,左权在叔叔的资助之下,进入醴陵县立中学。此时的左权正值少年,他心中对旧社会的不满日益增多。对于一个少年人来说,不可避免地崇拜起绿林豪杰。在学校里,左权看到高年级同学欺负低年级孩子,总是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在学校读书期间,左权在身边进步同学引导下,秘密加入了进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社”。在此期间,左权秘密地看了很多进步书刊,比如《新青年》、《向导》、《马克思主义浅说》,在这个时候左权开始接触了马列主义。左权并不满足简单地看看书,他还投身于抵制英日洋货,反对教会的斗争活动之中。左权说“创造社会农人有责,改造社会农人也有责,我是农人的子弟,其责任更大”
经过进步思想洗礼的左权,已经不满足于这小小的校园。心中雄心壮志燃起,少年左权要和这旧社会宣战。
1923年冬,左权考上了程潜主办的孙中山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从此离开故乡,来到了当时国内革命大本营广州学习军事。黄埔成立之后,左权所在的讲武军校并入黄埔军校,左权被编入黄埔一期第六队。
在黄埔期间,周恩来两次接见了左权,鼓励他走上进步之路;左权原本思想就进步,在周恩来和我党教官的影响下,转而信仰了共产主义。1925年春天,左权入党,介绍人便是陈赓。从此共产主义成了“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中的准绳”(周恩来:《左权同志的精神不死》)
1925年2月,左权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先任排长,不久升到连长。6月,左权又参加了镇压滇桂军阀的叛乱。随后二次东征,再度讨伐陈炯明。
在这一系列的作战之中,左权表现突出,被选拔去苏联深造。
二
对于左权而言,苏联既是他军事能力深造的地方,也是他半生坎坷命运的源头。
1925年12月,左权到了莫斯科。到莫斯科之后,左权先进入中山大学补习俄语,随后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
左权的学习能力很强,也很刻苦。刘邓二人后来回忆说“他就表现了始终是一个最进步,最诚朴,最本色的同学之一。......凡教员指定的参考诸书,必一一阅读,并以红兰铅笔标出要点”
左权人在苏联,但随时准备回国为革命作出贡献。他认为革命要取得胜利,要多培养军事干部,要干,要不怕死。
但偏偏也是在苏联,发生了一件对左权日后影响很大的事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山大学的学生里一直有两个派别。一个是旅欧支部,一个是国内来苏联,这两派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过。
而到后来随着一系列国内国外大事发生,中山大学的学生出现了两派。分别是教务派和党委派。米夫当中大校长后,王明的地位也得以提升。他们两个人是支持党委派的,搞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打击政敌。
1928年,王明诬陷左权参加了所谓反动的“江浙同乡会”。这事的起因不过是左权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中山大学看望同学,和同学聚餐。被王明抓住机会,扣上了“江浙同乡会、有托派嫌疑”的帽子。
本来按照王明的想法,是要把这批所谓的“江浙同乡会”搞臭,让这批人今后在政治上再无崛起可能。不过后来第三国际监委会、联共(布)监委会和我党代表团组成的委员会审理认定这个“江浙同乡会”子虚乌有,是不存在的。左权才得以脱身,否则很可能左权的革命生涯可能在苏联就被人为地中断了。
1930年6月,左权学成回国,千里迢迢来到闽西苏区工作。在闽西,左权先做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随后下到一线部队。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左权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1930年12月,左权当了红12军军长,这一年他25岁。不到半年,就做了军长,证明了组织对左权的重用。
1931年,赵博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第26路军在宁都起义。中央把这支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左权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随后兼任军长。左权年纪轻轻军政一把抓,这样的履历在红军中也是少有。
这个时候,偏偏又是王明。
1931年,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掌权,大搞宗派主义。1932年,有人举报左权私藏“托陈取消派”文件。
所谓“托陈取消派”简单点说可以看做是托派。这个事情很复杂,一两句说不清楚。只要知道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输了,斯大林赢了。苏联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老大哥,这场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也就延伸到了其他国家的党组织,中国也不例外。
而王明为什么能上台?背后自然离不开苏联的支持。那么苏联说什么,他们也就要照办。自然也要在党内大搞对所谓托派的打压。
左权这事被捅出来,马上就被解除兵权,就准备枪毙完事。所幸彭德怀和王稼祥求情,左权才没被枪毙,得了一个留党察看八个月的处分。
说是八个月,但是一直到左权牺牲,这个成分还没有撤销。
背着这样的处分,左权后来过得很压抑。他向中央申诉过,朱德和彭德怀都做过工作,但是都没用。
以至于左权难过地说:“王明在中央,我永远也翻不了身”
从1932年到牺牲,左权整整十年没有资格参加组织会议。这对一个赤忱的党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和摧残。
三
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是左权没有撂挑子不干。
左权翻译了很多苏联军事教材,比如《苏联红军中党的工作数则》、《苏联国内战争中之红军》、《苏联国内战争的教训》,还写了《军语解释》、《埋伏战术》、《论军事思想的原理》,这些材料对提高我军指挥员的政治军事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
后来左权接替徐彦刚做了主力红一军团的参谋长。在林彪和聂帅不在的时候,就是左权管理红一军团。到了陕北之后,左权接替林彪做了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从闽西到陕北,翻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生死关头,左权统统经历过。尽管头上顶着“留党察看”和“托派”的帽子,但是左权从来没有对信仰有过分毫的动摇,他用一次次的战斗证明自己对信仰的忠诚。
左权牺牲后,林彪写道:
多少次险恶的战斗,只差一点我们就要同归于尽。我们曾各亲自拔出手枪向敌人连放,阻拦溃乱的队伍向敌人反扑子弹炮弹炸弹,在我们的前后左右纵横乱落。杀声震荡着山谷和原野,炮弹炸弹的尘土时常扑在你我的身上,我们屡次从尘土中浓烟里滚了出来
抗战爆发,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他给母亲的家书这样写道:
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
抗日的决心,力透纸背。
在八路军里,左权很忙。朱德和彭德怀决定的是重大事项,参谋长叶剑英常驻南京,实际上左权就是八路军的第三号人物。很多工作都是左权来安排和处理。
1941年11月,黄崖洞保卫战。
日军第36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加上伪军,大约7000多人进攻黄崖洞。左权负责指挥,他手上能用的兵力不过1200人。左权“不惶不恐,以守为攻”。这场仗打下来,我军伤亡166人,日伪军损失2000多人,伤亡比约为6:1。当时中央军委认为“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日军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四
毛主席对左权的评价很有说服力
“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可惜这样的将才,没有活到最后。
1942年,左权牺牲,年仅37岁。
左权牺牲以后,周恩来专门安排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以左权的名义给左权母亲写信、定期汇款;毛主席也时常托人以左权名义给他母亲寄东西。
1945年,叶剑英在香港也曾以左权的名义,给左权的母亲寄去金戒指和一两黄金。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帮左权做一点事,替左权尽一点孝道。
1949年,解放军百万大军席卷全国。朱德下令所有进湖南的部队,都要绕道醴陵黄茅岭,向左权的母亲致敬。
数万大军绕道,为了左权,也为了他的母亲。
也是在这个时候,左权母亲才知道她最挂念的满崽已经牺牲了7年。
1950年春,左权母亲病逝。去世前,她请人代表写了一段话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知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全文完
寒叔其他分享
1949年,一个药贩登报寻人,陈赓看后下令:快把他接来
1983年,一个瘸腿老人没工作买两台彩电,北京警方:他是特务
这个地下党员连饭都吃不起,为何每月还花30银元租大房子?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记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