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的病房里。一群军人肃穆而立,他们表情沉痛,有人背过身去擦掉自己的眼泪。
是什么让这些“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军人以泪洗面?
病床上躺着一个身患重病的老者,他虽然人在昏迷,但是却不由自主地喊着“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
在这一声声呼喊之中,老者的心跳停止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名刚刚去世的老者名叫张国富(张国福),临终前的身份是鹤岗的一名火药工人。但是如果你打开他的履历表,会发现他还有更多光荣的过往: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出生入死,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19岁的时候出席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战功彪炳的英雄,却是以一个工人的身份走完人生?为什么可以安葬在八宝山的他,却选择了拒绝?
国民党中将成了16岁放牛娃的俘虏
1931年,张国富出生在吉林榆树县。
1946年,只有15岁的张国富在家乡参军入伍。
或许有的人天生就是战士,张国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入伍才半年,张国富就立了一个大功,孤身一人俘虏了国民党中将赵伯昭,震惊了所有人。
1947年5月,我军在东北展开了夏季攻势,此时16岁的张国富所属独立三师九团。在“夏季攻势”之中,张国富所在的部队领到的任务是攻打吉林北面的江密峰,当面之敌则是国民党中将赵伯昭的部队。
在这场战斗里,张国富向人们证明了什么叫“人小胆大”。
战斗打响之后,我军立即展开猛攻。赵伯昭也知道此时到了自己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为此他不断督促手下拼死顽抗。
一边攻得凶,另一边守得狠,双方激战良久。到了下午三点多,张国富和战友们面前还剩一下一个高地还在负隅顽抗。
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发起一次次的强攻,随着战线的不断前移,一个又一个的战友倒在血泊之中。张国富看着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先后牺牲,悲愤之前涌上心头。杀红眼的张国富,趁着我军炮火暂时压制敌人火力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掩体里跳了出来,不顾一切地冲到对方指挥所面前。
敌人被眼前的这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惊呆了,一时间居然忘了开枪。说时迟那时快,张国富一手举起手榴弹,一手握着手榴弹的拉环,大喊一声:“投降不杀!”
包括赵伯昭在内的敌人被张国富这不要命的气势给吓傻了,斗志一下子崩溃,只好放下武器,乖乖地当了张国富的俘虏。
张国富也一战成名,成了全师的名人,并被记大功一次。
19岁成特级战斗英雄
张国富的彪悍人生这才只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战斗里他一次又一次地立下战功。而这其中最大的一次战功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下的。
1948年9月12日,我军发起辽沈战役。这次战役,毛主席给东北野战军的指示是“决不能让蒋军出东北”。
战役开始之后,东北野战军连下北戴河、绥中、锦州等地,蒋介石眼见战局不利,急忙调遣廖耀湘率部来参战。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共5个军12个师号称10万大军,和我军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展开激战。
这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一场输不起的恶战,战况异常胶着。张国富所在的部队正在胡家窝棚和敌人激战。
胡家窝棚这里恰恰就是敌人的指挥所,这里敌人的火力最为猛烈,抵抗意志最为顽强。敌人近乎疯狂的火力,让师部领导断定这里就是廖耀湘的指挥所。一旦端掉胡家窝棚,就很有可能摧毁敌人的指挥体系,那么这场战斗的胜利也就十拿九稳了。
张国富所在的部队接下了攻击任务。敌人的炮火异常凶猛,部队组织了数十次的冲锋,但是都很遗憾地功亏一篑,战士们也伤亡非常大。
张国富见状,灵机一动,躺在牺牲的战友身边装死。
张国富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耳朵仔细地听着战场上的形势。此时他是离敌人指挥所最近的人,说不定他就是那个决定最终战局的人。
我军又一次冲锋号响起了,敌人的注意力被我军新的进攻所吸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国富向敌人投出一颗手榴弹。近距离突然而来的手榴弹,炸倒敌军一片。趁手榴弹爆炸之后的短暂空隙,张国富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飞快地冲进敌人指挥所,对着敌人大喊:“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廖耀湘等人哪里见过这样的英勇的战士,手足无措之际,我军其他战士们已经冲了上来。看到大势已去,廖耀湘等人也不得不放下武器,成了我军的俘虏。
胡家窝棚一战,张国富奋不顾身,勇闯敌人指挥所,使得我军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指挥所,瓦解了敌军的指挥体系,大大加快了战役的进程。张国富因此被评为特等功臣。
1950年9月,张国富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来自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中,19岁的张国富是最年轻的一个。
1951年,张国富参加了抗美援朝。入朝之后,张国富所在的部队遇上了敌人的“秋季攻势”。在坚守345.6高地的战斗中,张国富身负重伤,被送回长春治疗。
隐姓埋名40多年
张国富在长春伤愈之后,被部队保送到湖南衡阳的军校深造。去军校深造,这意味着张国富下一步的发展能更上一层楼。但是培训还没结束,张国富就提前结束了深造,选择复员回到地方。
在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张国富收到了各地女学生给他的信,很多人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但是纯朴的张国富还是选择了同村的任宝莲结婚。
回到原籍之后,张国富谢绝了当地政府安排的领导岗位,一心只想务农。但是在家乡,他的事迹人尽皆知,政府也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为此,张国富只好远离家乡,把名字改为“张国福”去了鹤岗。
离开家乡时,张国富有意没有携带能够证明自己英雄事迹的资料,对自己的亲人好友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累累战功。
在鹤岗,张国富先是当消防员,后来又在火药厂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直到1986年退休。
而相当长的时间里,张国富的子女对自己父亲的英雄过往一无所知。在他们的记忆里,父亲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从来没有想到他的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光辉事迹。
后来也是机缘巧合,张国富的小女儿在西安探访47军,发现了张国富年轻时的相片,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是一名战斗英雄。
子女知道张国富的真实身份之后,张国富继续要求他们不要声张,不要去四处炫耀,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就这样张国富的日子还是和以往一样平静地过着,直到1997年。
1997年,张国富突然咳嗽不止,有几次还咳出了血丝。子女们带着他四处求医,才发现他已经身患肺癌。鹤岗的医疗条件并不高,无奈之下,子女们不得不找到了张国富的老部队。
当穆建华、黎原这些原47军的老上级听闻这一情况之后,立刻安排他转入解放军301医院治疗。老上级们将张国富的情况上报,组织上免除了张国富的医药费,并且让其享受副师级待遇。
老上级们都来了,握着张国富的手:“国富啊,我们找了你40多年啊!”
组织上多次问张国富有什么要求,张国富每一次都是淡淡地说“希望党和国家都好”
虽然301医院的专家们想了很多医疗方案,但是张国富的病情没有什么起色。终于1998年7月11日,这名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按照组织的意见,张国富的骨灰准备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是张国富临终前对子女说想回鹤岗,最后 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张国富为什么会选择隐姓埋名四十多年?
据张国富的孩子回忆,父亲曾经说过,那些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都牺牲了。他取得的功劳不是自己一人之功,是集体的功劳,他不愿意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给自己谋取福利和荣誉。“合上功劳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张国富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前辈一样深藏功与名,不愿意给国家和组织添麻烦,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这或许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光荣和骄傲吧。
在战火年代,张国富出生入死,立下不朽功勋;在和平年代,他自立自强,默默奉献。他的事迹,他的精神,总能默默地感动着我们。
张国富也好,张国福也罢,不管他叫什么,在我们的心中,他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英雄。
往期好文
1983年一老农给领导倒水,因裤子引起注意,85岁被请进中南海
王根英:三次拒绝陈赓表白,她牺牲后陈赓大病一场,为她守节三年
中国航天最惨失败:96年长征三号乙火箭升空22秒撞山爆炸,6死57伤,谁的责任?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