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之父刘亚楼,1945年差点被苏军枪毙,这是为何?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朱德说刘亚楼是军人的标杆,
林彪说一个刘亚楼顶3个参谋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刘亚楼。
1910年刘亚楼出生在福建省武平县的一个很穷困的农民家庭。
刘亚楼刚出生第2天,母亲就因病去世。而刘亚楼的父亲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自己一个人养不了这么小的孩子。
所幸有好心人。
刘亚楼有个邻居叫刘德香,是个铁匠,家里也很穷,不过比刘亚楼家可能好一点。他们就收养了刘亚楼,还给刘亚楼取了一个大名叫刘振东
刘亚楼就在养父母的照料之下一天天长大。虽然养父家也很穷,但他们一家人还是节衣缩食,全力支持刘亚楼读书。
刘亚楼也很争气,后来以优良的成绩考到了武平县的初级中学。
但是学费实在太贵了,刘家无论怎么节俭都供不起刘亚楼。读了两年中学, 刘亚楼回到老家小学教书。

这个学校的校长叫刘克模,是共产党员。也是他把刘亚楼引上了革命之路。
1929年8月刘亚楼入党。入党之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亚楼,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坚决跟党走,更上一层楼
入党后,刘亚楼就加入了红军,在红军里刘亚楼先从小兵做起,后来升到连长。从连长到师政委,他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虽然说在战争年代,人才稀缺,升迁比较快,但是如果你没有能力,断然不可能从连长一路到师政委。
这是打仗啊,你没能力,怎么可能让你一直带兵。
刘亚楼敢打硬仗,也能打赢硬仗,这就是他的能力。
1931年8月的黄陂战斗,红军在黄陂遭遇了毛炳文的部队。林彪负责指挥,顶在正面,阻击敌人的是红35团,红35团的政委就是刘亚楼。
红军时期政委有最后决定权,所以这场战斗的实际负责人就是刘亚楼。
天刚亮,红35团工事还没修好,敌人就开始猛攻了。
最开始的情报显示,敌人有两个营。开打之后,刘亚楼才发现敌人起码一个整编旅。
刘亚楼和团长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派人报告林彪新的敌情。
林彪的回复也很简单:计划已经定好了,你必须按原计划完成任务。
刘亚楼也很干脆,回复林彪:只要刘亚楼在,阵地肯定在
最后这场仗打下来,红35团只剩下十几个人,几乎人人重伤,刘亚楼自己腿部也受伤了,要用枪管做拐杖才能站起来。
但是红35团还是守住了阵地,给主力部队歼敌,争取到了时间。
长征的时候,刘亚楼和陈光带红二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犹如一把尖刀,不断地突破敌人的防线,突破速度之快,让红军自己都吓了一跳。
长征后,红军计划东征山西,消灭阎锡山。这次东征没有成功,但是刘亚楼带着红二师先是做先锋,撤退的时候又断后。一路打了不少硬仗。
东征之后,刘亚楼先到红军大学读书,后来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去进修。
刘亚楼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次离开中国战场有12年之久,更不会想到他在苏军中差点被枪毙。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啊,刘亚楼这批人也回不了国。中央和苏军磋商就让这批中国学员全部安排在苏军实习,参加苏军的卫国战争。
刘亚楼化名萨莎,佩戴了少校军衔,在苏联远东军区机关做一名见习参谋。
1945年8月8号的时候,苏联对日宣战,8月9号苏联红军就进入了东北,那时候刘亚楼化名王松跟着苏联红军回国。
苏军攻打佳木斯外围的407高地,刘亚楼在参谋部做参谋。进攻开始之前接到了上级的电话说,空军部队轰炸时间定在6:50,那地面部队根据这个时间安排攻击的时间。
刘亚楼就按照规定,向下面传递了这个消息。

后来7点的时候,苏军士兵就把刘亚楼抓起了起来。
原来当时苏军先头部队进攻的时候太顺利了,6:40的时候已经占领了高地。但空军还是按照6:50的时间开始轰炸。那自然炸的就不是日本了,而是苏军自己人。
自己人炸自己人,在战场上是大事。苏军把刘亚楼抓了起来,刘亚楼心里清楚,自己很可能要被枪毙。
觉得自己要被枪毙了,刘亚楼在死之前给中央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在苏联里面近8年的学习体会和见闻,经验教训都写出来了,落款写的是忠于党的刘亚楼。
后来苏军经过查证核实发现刘亚楼没有错,无罪释放,恢复了原职。
1946年5月的时候,刘亚楼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协助林彪罗荣恒指挥东北的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都是指挥者之一,也成了后来东野的3号人物。
在这里我们就不讲他怎么打仗,讲讲他怎么给东北民主联军甚至全军建立了一个可用的参谋制度。
刘亚楼当了参谋长之后,林彪给他第1个任务,就是你把司令部给我弄得像样点。
什么叫像样点?林彪其实就是想学习苏军有一个好用的参谋班子。
那个时候东北民主联军刚创建不久,很多地方都是刚起步,要想学习已经成体系的苏军那是很难的,但这件事还是被刘亚楼给办成了。
行军打仗是要地图的,当时民主联军的司令部里面甚至就没有一张标准地图。这对于林彪来讲就很讨厌了,
刘亚楼出来做参谋长之后,第1件事情就是成立作战地图科。
刘亚楼带着其他参谋,把粗糙的地图拼在一起,然后自己在白纸上重新画,最后熬了几个通宵,画出一张标准的军用地图。
接下来继续画了第2张,第3张.....,刘亚楼还带人实地考察地形,对地图进行修改调整
画完以后他们再拿着去印刷厂排版印刷给林彪用,再下发到纵队给各个司令去用。
地图的问题解决以后,还有个重要问题参谋人员水平不高。
我军当时哪里有专门的参谋,这些参谋都是业余出身,就是打仗直接打出来的,他们也不知道参谋到底要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于是刘亚楼就搞了一个参谋业务的培训班,把全东北民主联军的这些参谋人员集中到一起,刘亚楼亲自讲课。
讲什么?就讲他在苏联学到的那一套制度规章制度,全部传授给这些参谋人员。
这个培训班刘亚楼每期都办6个月,就不断的把自己在苏联学到的东西一点点地教给这些参谋人员,这些参谋人员又回到自己的部队来,又逐步一点点的,在各级部队搭起了参谋的班子。
最后毛主席知道了,都要求刘亚楼把参谋培训的文件和教材给中央,再由中央转发,到全军各部队,让其他部队来参考,最后全军的参谋制度就这样子制度化。

刘亚楼这个人有个特点,他对上级不唯唯诺诺,如果上级错了,他是要主动提出来的。
49年7月的时候,我们请苏联援助我们建设空军,当时有个726方案,其中提到苏联代我培训空军人员1700名,其中飞行人员1200名,机械人员500名。
刘亚楼看了这个方案以后,觉得有些不对。他没有马上说,而是去找资料,请教一些在苏联学习过的专家,最后找到毛主席说:这个方案有问题。比如飞行人员比例不对,应该是飞行人员少,地勤人员多,比例在1:2会比较合适。
刘亚楼讲了半个小时,毛主席最后说:你是对的,按照你的改。
也就是在刘亚楼修改后方案的基础之上,我军空军的架子终于开始搭了起来。
刘亚楼以前没搞过空军,但是他上任之后没多久就遭遇了抗美援朝。
而也就是这个不懂空军的刘亚楼和同志们总结出了一套一域两层四四制的空军战术,依靠这套战术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出了8000多名三等功以上的功臣。

这个成绩足以让刘亚楼一直担任空军司令员,直到1965年他去世。
刘亚楼后来患上了肝癌,在弥留之际他他对夫人说了一句话,再见吧,都交给你了,我没有留下什么,只有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教育好孩子们,替我照顾老人,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在上海病逝,这一年他只有55岁。
全文完
往期好文
特等功臣曹玉海,28岁牺牲,为何拒绝公开他的未婚妻?
大陆最后的军统女特务,晚年每天半包烟:感谢国家养了我31年
杨天石 | “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