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1959年,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宋希濂被释放出狱。宋希濂出狱的这一天,陈赓大将亲自到监狱去接宋希濂。面对有些惶恐的宋希濂,陈赓说了一番话,宋希濂听了这番话,一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1985年,陈赓的夫人傅涯访美。回国之前,已在美国定居的宋希濂专门赶到机场送别,还执意塞给傅涯一把钱。
陈赓是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宋希濂则是国民党军高官。两个人在战场上是生死搏杀的对手,在政治上是彼此对立的敌人。
那为什么陈赓会亲自到监狱去接一个败军之将呢?陈赓又说了什么,能让曾是国民党军高官的宋希濂泪流满面?宋希濂又为什么要给傅涯塞钱呢?
陈赓和宋希濂之间既是挚友又是敌手,而这一切的开始则要回溯到两人青涩的少年时期。
1
少年挚友
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时,提出中国应该“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在各路军阀之间艰难周旋的孙中山终于下决心要创办一所属于自己掌控的革命武装。军官学校的筹办也就此开始提上了日程。
孙中山开始派人在全国各地招募有志青年去广州接受军事训练。
1923年夏天,有两个湖南年轻人在这个夏天相识,两人十分投机,一见如故。
1923年的冬天,这两个年轻人不约而同走进了长沙育才中学的考场,他们都是来参加孙中山等人设立选拔考试,而两人又恰恰被分在同一个考场同一张桌子。
这两个年轻人正是20岁的陈赓和16岁的宋希濂。
几天之后,考试结果揭晓:陈赓和宋希濂双双被录取
1924年,陈赓和宋希濂绕道抵达广州。和其他湖南学子进入程潜的讲武学堂不同,陈赓和宋希濂又一起参加了黄埔军校的考试。结果再次被双双录取。
进入黄埔之后,陈赓被分在第3队,宋希濂被分在第10队。
从这个时候开始,陈赓和宋希濂成了莫逆之交。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大时代的洪流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刻下了不同的印记,他们之间的友情也不能例外。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一所军校,这其中自然有我党党员也有国民党员。
陈赓早在1922年在长沙入党。在黄埔时期,他还担任3队的党支部书记。而宋希濂性格相对内向,平时不轻易表态,但是受挚友陈赓的影响,宋希濂实际上更倾向我党,跟着陈赓经常参加一些进步活动。
宋希濂的身边有陈赓这样一个豪爽坦诚的挚友,很快他的思想也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不久,在陈赓的介绍下,宋希濂也入党了。
没错,你没有看错。宋希濂也曾经是我党的一员。
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陈赓和宋希濂的友情也更加牢固。在黄埔的校园里,时常能看见两人并肩而行的画面。两人谈天说地,无所不谈,谈军事,谈理想,畅销自己用双手去改变中国的未来。
恰是应了伟人的那句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平定陈炯明叛军之后,陈赓和宋希濂先后升任连长。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在陈赓的安排之下,宋希濂第一次和周恩来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见面之前,陈赓还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只是神秘地说:“周日我带你去见一个要人”
这一天,宋希濂穿着笔挺的军装。一进门,发现坐在房中的竟然是周恩来。立刻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激动地喊“报告周主任!”
宋希濂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早先周恩来在黄埔做演讲。宋希濂就在场下旁听,宋希濂越听越激动,越听对周恩来越是佩服。散场之后,他激动地对陈赓地说,周主任是年轻的栋梁之材,漂亮的后起之秀。
此时此刻,能当面聆听周恩来的教诲,宋希濂的内心十分激动。
这一次会面的参与者都是党员,周恩来关心地问其陈赓和宋希濂在学校和部队里的各项情况,勉励他们“多学习,多研究,从难处着想,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
这一次的会面时间并不长,但是几十年之后,宋希濂回忆起来却仿佛就在昨日。
2
分道扬镳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信仰和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中山舰事件之后,宋希濂内心深处就面临着巨大的彷徨和迷茫。他的党员身份并不是公开的,但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宋希濂在给陈赓的一封信中,诉说自己内心时常觉得“云雾重迭,风向不辨不知如何是好?”
彼时局势复杂多变,陈赓还没来得及回信,宋希濂就被调任新编21师3团一营营长,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筹建,清一色都是国民党党员。
身处这样的时局之下,宋希濂的革命意志开始动摇,对于个人前途的欲望超过了入党时的理想。
宋希濂渐渐和党组织断了联系,无形之中成了自动脱党。
他甚至在这个时候追悔自己为什么当初要跟着陈赓走,如果那个时候就紧跟着蒋介石,现在的地位和成就一定会更高。
此时宋希濂内心实际上已经做出了选择,但是如何面对好友陈赓呢?这成了横在宋希濂心里的一道门槛。
他几次都想给陈赓写信说明,但每每提笔却又不知道如何下笔。这一封信始终发不出去,而此时陈赓反而先写信邀约宋希濂谈谈思想。无奈之下,宋希濂只得去了。
一见面,陈赓就严肃地问好友,为什么不和组织联系,为什么不做跨党登记?
宋希濂见怎么也躲不过,也知道这件事早晚都要说清楚,就硬着头皮说:“我在潮州还没来得及做跨党登记,新调到新编21师,这个部队一个党员也没有,还用得着自找麻烦,去登记吗?”
宋希濂这话一出,陈赓是既失望又生气,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认识这个多年老友了。陈赓一度想发火,但是他最终还是压住自己的怒火,继续做宋希濂的工作。
但是此时宋希濂已经有了决定,他回答陈赓的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决定不再跨党了”
此时两人的谈话已成僵局,陈赓只好说“我们都冷静一下,认真地想一想,可能有好处。我希望我们再见面,也可以先通信,好不好?”
两个好朋友就此不欢而散。
此后,宋希濂虽然有给陈赓写去长信,但是彼时北伐战火正酣,两人都在各自的部队作战。时间一长,这件事就挂了起来。
1926年,宋希濂在战斗身受重伤,在苏州疗养。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间风云突变,我党不少党员都遭遇了不测。
在医院的宋希濂此时心里多少有所劫后余生的庆幸,他觉得自己幸好脱党早。但这个时候自己该何去何从呢?思虑一番之后,宋希濂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名为询问当前局势,实则是在向蒋介石表忠心。
与此同时,陈赓也写信邀请宋希濂去武汉养伤,很明显,陈赓还是想拉自己好朋友一把。
此时的宋希濂陷入了矛盾之中,一边是自己多年挚友,一边是手握军权的蒋介石。
就在宋希濂的踌躇蹉跎之中,蒋介石派人带着自己亲笔信来见宋希濂,要去他伤好之后来南京见面,同时还给了宋希濂300大洋的路费。
仅仅3天之后,宋希濂就站到了蒋介石的面前。从此,他正式放弃了自己曾经的理想,和陈赓分道扬镳,也把自己和蒋介石集团深深绑定。
时代的洪流之下,有的人能始终坚持初心,有的人却逐渐迷失了自己。很遗憾,宋希濂就是后者。
3
再聚首
陈赓和宋希濂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决定,两个好朋友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也渐行渐远。见面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1937年,宋希濂和陈赓在分道扬镳10年之后在西安聚首。
这一次虽然两人分属不同阵营,但是都在为抗日而尽军人的职责。此番相见,两人也相谈甚欢,互相说起分别之后的情形。
分别之后,两人已然是敌对状态。彼此之间的状况多少都有耳闻,但此时听对方亲口说起,彼此之间仍然不免唏嘘感叹。
分别10年,曾经挥斥方遒的少年都已变了容颜。皱纹和白发都开始慢慢爬上两人的脸庞。
在感叹时光易逝之际,他们也发现两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东西无论时光怎么洗刷都依然还在。
虽然两人信仰立场不同,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是在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之下,两人之间的友情和私交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
西安匆匆一面,两人又各自踏上了不同的道路。
宋希濂一直活跃在正面抗战的战场之上,而陈赓则去了华北敌后战场。两位好友虽然身处不同战场,但是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浴血奋斗。
而这两人再一次见面,却又等了12年。
只是这一次见面,两个人的地位悄然之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1949年,宋希濂在四川被我解放军俘虏,被关押在西南公安部第2看守所。
戎马一生却得来这样的结局,宋希濂一度陷入绝望的深渊。过往的岁月如电影一般一幕幕在脑海之中重现,宋希濂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
惶恐之际,他想过给老友陈赓写信,但一想到自己已是败军之将,却不知道这封信该怎么写才好。
出乎宋希濂意料的是,陈赓却主动来了。陈赓专门从云南赶到重庆,出现在宋希濂的面前。时隔12年,两人又再一次握手。这一次的握手其间百味,只有他们二人自己清楚。
老友见面,从上午聊到下午。陈赓给宋希濂指明了今后努力改造的方向,告诉他不要有任何精神负担,多看书。在陈赓的帮助之下,宋希濂慢慢扫清了疑虑,逐步从颓废之中走了出来,开始接受人民的改造。
1959年12月4日,宋希濂因为表现良好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走出监狱的那一刻,他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多年好友陈赓。宋希濂发现多年之后,陈赓的笑容依旧是那么熟悉。
一见面,宋希濂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我对人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而我党对我还如此宽大”而陈赓笑着回答“两军相争,各为其主嘛。我党政策历来是既往不咎,只要改悔认错,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宽大”
正是陈赓的这一番话,让宋希濂感动得泪流满面。
4
告诉他,我在这边一切都好
宋希濂出狱之后,陈赓还宴请他和一干黄埔同学。陈赓详细地询问宋希濂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尽量想方设法解决。诚恳的态度,让宋希濂更为感动。
时隔多年,宋希濂回忆起来说“他没有一点胜利者自居的那种神气,他的谈话让我心服,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1960年,张治中邀请宋希濂、陈赓等人至家中做客。这顿饭后,众人在院中合影留念。宋希濂和陈赓二人还单独再照了一张。
照片上,陈赓依旧爽朗大笑,宋希濂还是微微浅笑,一如两人少年时的样子。
宋希濂没有想到此时陈赓已经饱受病痛折磨。
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病去世,享年58岁。宋希濂听闻此事之后,大为悲痛。
在参加陈赓的吊唁时,宋希濂几度泪下。他很难接受好不容易重新走到同一个战壕里了,多年的挚友却先走一步。
千帆历尽,兜兜转转,两人对于信仰和道路的争论早已有了结论,对宋希濂而言,此时最大的悲伤莫过于人生挚友的离世。
多年以后,宋希濂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下他当时的悲伤:
陈赓的逝世.....对于我个人来说,丧失了我一生之中难得的良友。
后来宋希濂后来赴美和亲人团聚,并在美国定居。但是宋希濂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奔走呼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
1982年8月29日,宋希濂在纽约创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1984年又发起成了黄埔同学会及家属联谊会,目的还是一个,为祖国统一做一点贡献。
1985年,陈赓的夫人去美国公干出差。彼时在美定居的宋希濂等黄埔同学都盛情款待傅涯。
傅涯回国之际,宋希濂等人到机场送行。临别之际,宋希濂从兜里拿出一把钱塞到傅涯手中,说“帮我买点纸钱和鲜花给他献上,告诉他,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这里的“他”自然指的是陈赓,此时陈赓逝世已有20多年,宋希濂也已经78岁高龄。
在晚年,曾经育才中学里一同赶考,黄埔校园里的挥斥方遒,时代洪流之下的分道扬镳,战场上的兵戎相见......都如昨日重现,一幕幕涌上宋希濂的心头。
在动荡的年代之中,还有很多人如同陈赓和宋希濂,因为人生选择的不同,从此相忘于江湖;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和他们一样,在历尽千帆之后,友情依然还在?
全文完
往期好文
爷爷失踪79年,孙子看小说找到线索,2010年国家确认:他是红色特工
真实的鲁迅,让人不寒而栗
怀孕女红军和丈夫分别,被地主霸占,26年后得知前夫已是开国上将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