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一战犯献2条妙计对付美军,后被第一个特赦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1959年12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名单,宋希濂、 杜聿明、王耀武等国民党军知名将领都得以被特赦出狱。
这一历史事实已经广为人知,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52年,有一名战犯被提前特赦,比杜宋等人早了差不多7年出狱。
第一个被特赦的战犯名叫吴绍周,那他凭什么可以被第一个特赦呢?
1902年出生的吴绍周是贵州瓮洞的苗族人。吴绍周的父亲不仅务农,还做点小生意,家庭条件在当地算得上小康。
吴绍周上中学的时候,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步萌生报国之情。1922年,吴绍周决定投笔从戎,先是考上了贵州学兵营学习军事知识。
贵州学兵营内,吴绍周成绩优秀,又被保送到贵州讲武堂第五期深造。毕业的时候,吴绍周的成绩名列前茅,于是被分到黔军第二师第四混成旅第八团当见习生。
见习一段时间之后,吴绍周升任排长,后又升至连长。
北伐兵兴,吴绍周也投身于北伐之中,在宜昌等地作战中颇有战绩,升至营长。此后吴绍周累积战功,升为团长。1932年,吴绍周在参加对我红军根据地“围剿”时,率部拼死为汤恩伯部解围,最后将汤恩伯救出重围。

也因为此事,汤恩伯对吴绍周颇为赏识和器重。 此后,吴绍周也被汤恩伯推荐保送南京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吴绍周成了一员猛将
南口阻击战时,在日军重兵包围之下,吴绍周所部始终坚守阵地。日军的进攻此起彼伏,攻势甚猛。吴绍周所部苦苦支撑10多日,援兵始终未到,不得已吴绍周下令全军突围。
但此时敌人已经重兵云集,突围谈何容易?
吴绍周让手下在阵地上赶制出10多颗“气象灯”释放到空中。日军突然见到中国军队阵地上空出现这些东西,以为是我军的什么新式武器,一时间有所迟滞。吴绍周则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良机,率预备队迅疾发起冲锋,一举杀出重围。此战之后吴绍周获得四等宝鼎勋章,升至旅长。
1940年春天,吴绍周率部击败日军第三师团主力,收复高成,又激战5天5夜,收复长岭岗。吴绍周又收获了三等云麾勋章。

1945年5月,吴绍周故意退出西峡阵地,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日寇引进来之后,伏兵齐出,在西峡口和重阳店附近,将日寇打得丢盔弃甲。此战歼敌2000多人,俘获甚众,还击毙了日军 纵队司令,取得西峡口大捷,吴绍周也再次获得了三等云麾勋章
抗战胜利之后,吴绍周继续在国民党军中效力。内战爆发之后,吴绍周的部队也被投入到战场之上。
1948年的淮海战役之中,吴绍周和他的上司黄维一起被俘,成了我军的战俘。
成为战俘之后,吴绍周被我军安排在解放军官教导大队学习改造。
在学习改造期间,吴绍周比较积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行动上也多有实际表现。很快就成了战俘中比较进步的一个人。
抗美援朝爆发之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世界上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悍的美军作战。当时毛主席和军队高层领导考虑到国民党战犯对美军的战术和装备相对更熟悉,因此也在战犯内部成立美军战术研究班,看看是不是能收到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当时很多战犯虽然在战场上被我军打败了,但是心中并不很服气,有的人还抗拒改造,比如黄维。有的人对解放军没有信心,认为不可能有机会打败美军。
这两类人或多或少都抗拒参加美军战术研究班,即使参加了也出工不出力。
但是吴绍周不是这样想,他认为在国家大义面前,党派乃至个人恩怨都应该放到一边。他意识到抗美援朝是国战,此时身为军人他必须站出来,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
吴绍周之前所带的85军大部分已经是美式装备,军中也有美国顾问,为此他对美军的装备和战法都有一定了解。
在美军战术研究班里,吴绍周仔细认真地回顾自己所了解的美军信息,翔实地写下了对美军武器、战法和作战心理的分析判断,最后形成了长达6万多字 《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提交中央审阅。

在这篇6万多字的长文中,吴绍周还提出了两条妙计: 一是夜战,夜间发动突袭;二是近战,利用堑壕隐蔽接敌,抵近射击爆破。
这两条计策和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实践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他对美军武器作战机制等内容的研究,毛主席看后也非常欣赏,转交给志愿军参考,吴绍周的意见对志愿军了解美军的战略战术,有力地打击美国侵略者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为吴绍周这样的贡献,1952年10月,吴绍周获得人民政府宽大处理,成为第一个被释放的战犯。
获释后的吴绍周和妻子在长沙定居,夫妻俩在家织布打纱,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来吴绍周先后担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
1966年5月10日,吴绍周因为中风在长沙去世,享年64岁。
全文完
往期好文
幸好,有江同志
是谁害死陈独秀长子陈延年?胡适间接参与,昔日恩师落井下石
1972年,医生劝蒋介石休养半年,宋美龄大怒:医生不懂事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