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从平型关到忻口,伤亡10万,阎锡山这样一步步输掉太原会战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1937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淞沪会战打得如火如荼,在华北,太原会战也拉开了帷幕。
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是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1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包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01 平型关战役
我们对于平型关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平型关大捷,但实际上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局部。
平型关地势险要,位于晋北繁峙县的东北方向,其西面是恒山,东边则是太行山,两山之间有一条大道纵贯。

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分成三路,由浑源、灵丘、涞源而来,主攻平型关的日军约有一个旅团。板垣征四郎的策略是:面对平型关的险峻地势,采取正面逼迫侧翼强攻,即在正面攻击之外安排小部队抄小路直插平型关的侧后,来个前后夹击。
第5师团安排第21旅团团长三浦敏事率领三个大队实施正面攻击,第21联队队长粟饭原秀率领两个大队偷袭平型关侧后方。
面对第五师团的进攻,中国军队设计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局部围歼计划。正面由第17军第84师坚守,同时确保侧翼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中,等日军进入平型关之后。由八路军115师和第71师两面夹击,将进入险要地段的日军全歼。
1937年9月25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后,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八路军集中火力发起猛烈进攻。毫无防备的日军顿时被打得人仰车翻,而115师则趁机将日军分割包围进行白刃格斗。日军虽然在战斗初期陷入混乱,但不得不承认日军战斗素质较高,很快重新组织起反击。首次和日军作战的八路军将士一度陷入了苦战。

经过一番激战,115师付出伤亡600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0多人,也首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狂妄之言,是为平型关大捷蒋介石向朱德、彭德怀发出贺电“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
但是,一场平型关大捷却无法换来整个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在中国军队的计划里,正面的84师应当坚守阵地。然而在八路军115师出击之时,第84师擅自放弃了阵地。
84师为什么放弃阵地?这很可能是中国军阀之间相互排斥恶习所带来的恶果。84师并非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实际上是由西北军一部演变而来。在阎锡山等人眼里,他们是客军。所谓客军,在军阀的字典里也就不是自己人,非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支援。
84师正面对敌,自9月22日起一直陷于苦战之中,伤亡巨大,但援军迟迟不到。师长高桂滋多次请求阎锡山援助,然而未见一兵一卒援军“官兵伤亡惨重,弹尽援绝,被迫后撤”。
但阎锡山等人的看法则是“高部纵感紧急也是暂时的,可以坚持;郭军(第71师)须集结全力做大规模出击”,加之其他部队也在苦战中,无多余兵力派出。
对于平型关战役来说,不管第84师放弃阵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但恶劣的影响已经造成——原计划与115师共同夹击日军的第71师,遭到日军猛烈的拦截,第71师被阻滞不前。
中国军队原计划的两面夹击消灭日军的计划由此成为泡影。原先有可能改变山西北部被动局面也再无可能。
随后,茹越口、繁峙被日军攻陷,日军从南北两边逼近雁门关。此时华北战场主帅,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害怕了,9月30日他在会议上说“如此战局,无法补救了,迟退且陷全灭”。
当天夜里,阎锡山就去了五台山,晋北战场中国军队开始全线撤退。
平型关战役就此结束,虽然中国军队取得了如“平型关大捷”这样的胜利,令人振奋,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但是第84师放弃阵地,阎锡山的全线撤退,却让山西战局蒙上了一层阴影。
02 忻口战役
日军攻破平型关和雁门关之后,下一步就是太原。
太原北部的忻口是太原城的屏障,左倚云中河,右托五台山,守住了忻口就能守住太原。
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阎锡山破天荒地主动请求蒋介石将在平汉线上的卫立煌第14集团军调入山西,这对于一向视山西为自己禁脔的阎锡山而言是绝无仅有的。14集团军进入山西之后,阎锡山还将前敌总指挥的位置给了卫立煌。
中国军队在原平、崞县两地拼死坚守,八路军在日军后方的袭扰作战,为第14集团军等部队进入防御阵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加忻口战役的中国军队总兵力约为28万,这些部队里既有中央军、晋绥军,也有西北军、东北军和八路军等部队,另外还有8个炮兵团,4个骑兵师,空军飞机30架;
而进攻忻口的日军,在第五师团基础上,增加了关东军的独立混成第2、15旅团和2个支队,总兵力5万多人,坦克150辆,大炮250门,飞机300架。
虽然在人数上,中国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武器装备尤其是重火力武器之上日军占据更大的优势。
阎锡山过于看重忻口防务,而忽视了娘子关的防守,将会成为忻口战役的重要转折点——尽管教员在战前已经提醒坚守娘子关应该放在第一位。
1937年10月13日晨,日军在火力侦查之后,开始了全面突击。忻口战役正式打响。
日军集中5000多人,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援下,从中路突击,猛攻我南怀化和阎庄阵地。
上午10时,日军在猛烈火力掩护之下突破南怀化阵地,渡过云中河。李仙洲率领第21师发起反击,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况惨烈,21师63团一上午就牺牲了几个连排长,甚至连伙夫也上前线运送弹药救助伤员。苦战3天3夜,李仙洲部才将日军击退回云中河对岸。

中国军队在阎庄等处也陷入苦战,和日军反复拉锯。
正面战场苦战同时,八路军连续袭击日军后方阵地,一度切断了雁门关到忻口的交通。
日军在前后两个战场都受到了挫折,卫立煌和傅作义认为日军需要休整并等待增援才会发起新的攻势,此时中国军队应该主动反击采取积极防御,于是决定在14日发起全线反攻。
事实上日军虽然在当面进攻受挫,背后受到八路军的袭扰,但远没有达到无力进攻需要休整的地步。实际上日军计划在14日继续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全线反攻撞上了日军的全面进攻。
战斗在南怀化阵地上打得最为激烈。南怀化阵地是忻口一线阵地的核心支撑点,是日军重点进攻方向。日军一度突破南怀化阵地前沿,打开了一个缺口。
第9军军长郝梦龄为了堵住缺口,亲自在前线指挥,试图收复南怀化阵地。他对士兵们说“一天不死,抗战任务一天不能算完。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
苦战到15日晚,南怀化阵地依旧未能收复。担负反击任务的第5旅旅长之位前后换过3人,3人都牺牲在战场上。
战事如此焦灼,郝梦龄决定亲自去第5旅阵地指挥,在穿越日军封锁线的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同时殉国的还有54师师长刘家麒。
郝梦龄成为抗战爆发以来殉国的第一位军长,年仅39岁。他在战前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为军人者,对国际战亡死,可谓得其所”
中国军队在忻口苦战之时,教员此前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娘子关位于忻口战场的侧背,一旦娘子关失守,日军就会在侧背威胁忻口的中国军队。
守卫娘子关的是中国军队第17、42、169师,在娘子关的两翼还有第7和12师,但是娘子关的防御正面却有170多里宽,这样的兵力就显得太过单薄了。娘子关的防御“处处显出薄弱,处处都是空隙”
日军第20师团从第17师和第7师、12师部队的空隙间穿插到了无人防守的旧关附近——实际上绕到了中国守军的背后。日军的进攻突然而至,激战一日后,娘子关正面雪花山右翼被日军突破。在日军强大的火力进攻之下,尽管中国军队拼死苦战,雪花山阵地终究还是全面失守。
雪花山失守,娘子关也危在旦夕。为什么雪花山如此重要?因为它是娘子关正面唯一的制高点。
中国军队继续苦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如第17师旅长仅剩1人,团长仅剩2人,营长往下军官所剩不到三分之一。全师13000人打到不足3000人。
而进攻娘子关的第20师团,却仅仅只是其第39旅团,20师团主力一直在石家庄附近休整。10月19日,20师团主力开始进攻娘子关。

忻口苦战,娘子关苦战,整个战场处处硝烟,阎锡山的兵力捉襟见肘,事实上也无力增加防御力量。而淞沪会战也正是关键时刻,很难有力量增援山西战场。
日军除了火力猛之外,还动用了毒气弹,中国守军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了11个团在一天之内就被打垮的重大伤亡。
但是中国军队作战顽强,也给日军制造了不小的伤亡。板垣征四郎也承认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的最后交战中异常顽强.....八路军利用拿手的山地游击战顽强阻止我军进攻....我军的苦战也格外艰难”
中国军队也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如八路军的奇袭阳明堡机场、七亘村伏击战,但是这些都无法挽救娘子关,无法挽救忻口的整个战局。
10月26日,日军经过苦战占领娘子关。
阎锡山决定放弃忻口。
至此,忻口战役结束,中国军队的苦战,10万官兵的牺牲,最终没有换来一场胜利。而忻口和娘子关的失守,太原也岌岌可危。
03 太原保卫战
阎锡山委任傅作义为太原守备司令,让他负责坚守太原。自己却提前离开了太原,11年之后同样的一幕会再次上演。
日军推进得非常迅速,使得中国军队无法在既定阵地立足,不得不继续后撤;而娘子关上撤下来的中国守军则因为日军的阻拦无法靠近太原城。
卫立煌曾经下令让独立第8旅,第71师、独立第7旅等部进入太原增强兵力,但最终只有独立第8旅进入了太原城,其他部队都被日军阻击。

11月6日,日军从忻口和娘子关方向完成对太原的合围。太原城内仅有傅作义35军的9个营、独立第1旅和213旅等部的10个营。
11月7日,日军开始猛攻太原。太原城外日军大兵压境,城内还有日本特务和汉奸制造混乱,溃退的散兵游勇在太原城内为非作歹。
见此形式,太原守军将领开始动摇。35军副军长曾延毅从南门出逃。副(和傅同音)军长出逃很快传遍南门附近的部队,部队以为傅作义出逃,军心大乱。
戒严副司令马秉仁也从南门出逃,这样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地段的部队也跟着开始逃命,城内大乱。傅作义下令突围。逃出太原之时,傅作义身边只有一个特务连排长跟随保护。
太原只守了4天,即告失守。
整个太原会战日军总共投入约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最后太原会战以太原沦陷,中国失利告终,从此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