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计耍张学良,支持张与苏联开战,致黑瞎子岛至今一半被占领


民国风云人物张学良在继承父亲的事业之后,经历过很多重大事件,例如东北易帜,入关协助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等。但是在东北地区张学良还经历过由于自己的年轻气盛而导致的一场危机,并且这场危机影响深远。

只不过这场当时震惊亚洲的事件,在后来的史书中常常一带而过,大部分人对此时并不是非常了解。但这件事情无论对张学良,还是对民国,甚至于对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件事情就是人们经常提起,却又不是非常熟悉的“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就是中东铁路,这条铁路还和甲午战争有些渊源。
1894年,清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清廷要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而这不过是日本人为下一步扩展在华利益一个跳板,当时的沙皇俄国担心日本人把一条腿踏入东北之后,会影响到自己在东北的利益。
于是,沙俄便纠结德国、法国一起向日本施压,逼迫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了清廷。当然,沙俄的忙不是白帮的。沙俄方面派人贿赂李鸿章,答应给其500万卢布,请他帮忙签订《御敌相互援助条约》,这就是著名的《中俄密约》。
1896年,在李鸿章的帮助下《中俄密约》顺利签订,这个条约中准许中俄在东北地区可以合伙修建并运营铁路。1897年这条铁路从满洲里开始修建,直到1903年,由北向南长达2800公里的中东铁路修建完毕,当时被称为“东清铁路”。

根据清廷和沙俄的协议,这条铁路由两国合伙修建,共同运营。为了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营,铁路两侧数十里宽的区域内设立特别管理区,与其他区域不同。当时规定这个区域的行政权和管理权是归铁路管理局清廷方面所有。
但是1911年,清廷覆亡,沙俄便趁机攫取了这一区域的管理权,从事实上在中国占领了一个狭长且又面积很大的“租界”。为沙俄在中国东北获得利益提供了极大便利。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长春以南的铁路被日本抢占,这段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就是后来史料中经常提及的“南满铁路”。
长春以北的铁路和沿线区域依然被沙俄所控制。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而中东铁路的状态并没有改变,实际控制人还是俄国人。
不过,列宁为了区别自己和其他帝国主义的不同,列宁在1919年和1920年,曾经两次公开声明苏维埃将放弃沙俄时期与中国家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1922年苏联正式成立,并开始与北洋政府商讨中东铁路问题。1924年5月31日,中苏双方正式建交,并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这个文件规定,苏联方面将于80年后将中东铁路正是归还中国,在此之前,还是有中苏双方共管。
同年9月,东北地区实际控制人张作霖又和沙俄方面签订了《奉俄条约》,张作霖趁势向苏联人索要了更多的权益,同时也让苏联人同意将归还铁路的期限从80年缩短到60年。苏联人实际上在此时做出了部分退让,这也让张作霖认为老毛子服软了。而实际上此时的苏联也是刚刚成立不久,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远东地区。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不久之后张学良继承奉军统帅之位,成为东北地区真正的统治者。

为了对抗日本人,张学良于1928年底,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政府,这也就意味着中华民国已经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不过,蒋介石对张学良却是另外一种看法,尽管东北宣布归附国民政府,但是东北仍然是老张家的天下,还是张学良说了算。并且张学良的实力非常雄厚,统治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手握数十万雄兵,并且和苏联、日本的关系密切。
张学良当时还不到三十岁,他唯一的弱点就是太年轻,所以蒋介石要趁张学良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的时候削弱他,甚至将其除掉。
当时苏联方面的重点还是在欧洲,并且他们不想在远东地区与日益强大的日本发生冲突,所以有撤出东北的想法。
如果老毛子想撤出东北,那中东铁路理所当然要归还给中国,也就是给张学良的奉系。但苏联人不想白白把这条铁路以及所连带的巨大利益赠送出去,他们曾想把这条铁路卖给日本人。双方甚至签订了草约,但后来在奉系强烈反对下作罢。
1929年,张学良已经肃清了奉系内部的异端分子,稳固了自己统治,并且还培养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少壮派,一时之间政治野心开始膨胀。他也想趁机收回中东铁路。
不过张学良清楚自己和苏联之间的实力差距巨大,他原本的计划是通过谈判和平赎回的方式,提前将中东铁路收回。
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客观因素,导致年轻的张学良对形势产生了误判,从而莽撞的采取了强制行动,导致了中东路危机的发生。

第一个对张学良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蒋介石,因为张学良当时已经改旗易帜,名义上是归属于中华民国。那么张学良收回中东铁路,自然也就是在为中华民国收回主权,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对于张学良的这个愿望,蒋介石于情于理于法都没有理由拒绝,因此蒋介石表态大力支持张学良为国家收回主权。
不过蒋介石实际上却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自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就和苏联方面交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中共和苏共都采取极为敌视的态度。
既然如此,蒋介石自然不必给斯大林面子,同时他还想借助苏联人的力量削弱张学良。所以,蒋介石不但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铁路的主张,并且还建议张学良不必忌惮苏联人的实力,他们在远东没有那么多兵力。
如果苏联人敢动武,国民政府就出兵与奉军一起把苏联人彻底赶出中国去。蒋介石还不忘再对张学良的爱国情怀大加称赞,让年轻的张学良一时间豪情万丈,突然有了要当民族英雄的冲动。

除了蒋介石,奉军内部也有一部分人支持张学良对苏联人采取强制措施,这批人就是张学良提拔的少壮派。
奉系少壮派和老将们一直存在矛盾和分歧,那些张作霖的老部下实力和威望都远远超过少壮派,并且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经验丰富。不过他们意见比较保守,不建议张学良和老毛子动武,还是要从长计议,总之能不打就不打,真打起来,未必是人家的对手。何况旁边还有日本鬼子等着捡便宜呢!
对于少壮派来说,他们得到张学良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身要有实力,有威望。但是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他们是很难超过那些老家伙们的。而如果能和苏联人打一场局部战争,那么他们就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可以真正站到奉系的政治舞台上来,甚至将那些老臣们替换掉。当然这也是张学良心中所希望的。
少壮派们大多在军事学院深造过,因此对奉系和苏联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他们对形势产生了严重的误判,他们认为苏联内部正在发生严重的内讧,内耗严重。并且,苏联红军的主要兵力在西部,远东地区并没有多少部队。老毛子早就想退出东北了,所以他们碰到挫折之后,自然会退回去。

另外,就是这些军事理论派没有实战经验,他们所做出的沙盘推演显示,苏联方面尽管武器占有优势,但是兵力不足,在东北奉军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奉军的武器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蒋介石还答应会派中央军助战,奉军没有不胜的道理。
张学良和他们的经历相似,大体观点也受其影响,另外,张学良并没有对苏联的真正实力和真实意图做认真的调查研究,而是被道听途说的传闻所迷惑。
当时在东北有一批流亡的白俄和沙俄官员和贵族,他们对苏联和共产党恨之入骨,因此常常编造一些对苏联不利的消息。这些小道消息满天飞,被张学良的参谋们当成了判断形势的重要凭证。
在这些种种因素的误导之下,张学良决定强行收回中东铁路。
1929年5月,张学良派兵强行闯入苏联领事馆,逮捕了苏联大批人员。同时逮捕了中东铁路管理局中的苏联人员,后期又开始驱逐在哈尔滨地区的苏联商人和官员。
苏联方面一开始保持克制,多次向张学良喊话希望通过谈判和沟通解决分歧,不要将矛盾激化。但是张学良和一些少壮派将苏联方面的表态视为是软弱,因此更加变本加厉的收回铁路相关的一切产业。并且积极调动部队向边境地区集结。
苏联一方面和张学良积极对话,另一方面正在秘密向中苏边境地区增兵。而张学良方面也组织了抗俄军,随时准备和苏联开战。
7月14日,苏联地面部队在边境集结完毕,并举行军事演习。7月18日,苏联方面宣布同中国断交。很快苏联政府高层通过决议,决定对中国军队采取军事行动。8月6日,苏联军委下令,组建远东特别集团军,任命布柳赫尔为集团军总司令,同时调遣阿穆尔河舰队参与此次作战。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布柳赫尔元帅,此人是苏联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无论在军事理论还是实战战绩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此人就是国民政府北伐军的实际指挥者,著名的“加仑将军”。

加仑将军对中国的国情和军队特点非常熟悉,现在调他来指挥对奉军的作战,对奉军极为不利,但是张学良却并不了解这一点,他还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大显身手。
苏联方面准备非常充分,海陆空并进,此时的奉军也斗志昂扬,双方摩拳擦掌,战斗一触即发。
张学良动员了六万东北军赶赴前线与苏联军队交战。战斗在东西两个方向,海陆两面开始打响。
再此之前张学良任命沈鸿烈组建东北海军,在沈鸿烈的努力之下,当时东北已经组建了一支总吨位超过一万八千吨,舰艇数十艘的舰队。若再假以时日,东北地区有可能发展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
10月2日,苏联阿穆尔河舰队8艘列宁级驱逐舰突然向驻守三江口的东北海军发起攻击。沈鸿烈此前为防止苏联人偷袭,将舰队沿岸边排开,做出严防死守态势,与苏联军舰展开炮战。
双方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东北海军炮艇和岸基火炮向苏军不断发起反击,苏军军舰也遭受重创。但由于实力相差过于悬殊,东北海军数艘军舰在上午被击沉。沈鸿烈沉着指挥,继续与苏军鏖战,但下午的时候,苏军空军赶到,在上空对东北海军舰艇和岸基炮台不停的实施轰炸。
结果,东北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三江口海战以东北军惨败而告终,随后苏军陆战队占领了同江县城。

10月14日,东北军援兵赶到收复了同江县城,沈鸿烈指挥部队将部分船只沉入同江至富锦的河道之中以阻挡苏联军舰进犯富锦。
10月30日,苏联海军再次进入同江地区,在空军的配合下对东北军实施猛烈打击,东北军拼死抵抗,无奈火力相差太大只得撤退。随后苏联海军对河道内的沉船进行清理。
10月31日,苏联海、陆、空三军协同向富锦发起猛烈攻击,东北军拼死抵抗,当晚六时富锦被苏联军队占领。双方在东线的作战以苏联占领同江、富锦两个战略重镇而东北军惨败撤退宣告结束。
西线全部是陆战,但东北军同样不是对手,主要战场集中在满洲里、扎赉诺尔和海拉尔。
满洲里是中东铁路的西部开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苏军集中地面部队在空军的配合下,于11月7日向驻守在满洲里的东北军第15旅发起攻击。
15旅是东北军精锐,他们凭借坚固的工事与苏军展开激战,双方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苏军在开始时期也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双方在满洲里展开反复争夺。
而当满洲里战斗进行到第十天的时候,苏军又调来一个加强装甲师,在坦克、装甲车和空军的配合下,向位于满洲里以东的扎赉诺尔发起猛攻。扎赉诺尔是满洲里东部的门户,它一旦失守,满洲里就有陷入重围的危险。

在满洲里与苏军激战的15旅还曾想分兵去协助扎赉诺尔的17旅,但被苏军挡回。17旅在扎赉诺尔与苏军激战两天两夜,伤亡惨重,被苏军包围,最后仅有千余人突出重围。
19日苏军占领扎赉诺尔,随后立即向满洲里挺进。此时的15旅正与苏军激战,但也已无力分兵把守,最终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最后,15旅在苏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之下未能完成突围,多名将领战死,八千余人被俘,满洲里陷落。
在占领了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之后,苏军利用铁路优势调来了坚固且火力强大的装甲军列,在空军的配合下,与23日向下一个军事重镇海拉尔发起了猛攻。
海拉尔守军与苏军展开殊死激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但是苏军通过铁路不断运输援兵跟进,空军又连续对东北军实施轰炸。经过两昼夜的激战,海拉尔于11月25日陷落。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军损失精锐部队数万人,连续丢失了五座军事重镇,铁路、河道均被苏军占领,自己辛辛苦苦筹建的海军也已全军覆没。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残酷的现实让他认清了实力的差距到底有多么悬殊。也让他认清了自己精心挑选和培养的这批人竟然是群饭桶。还有两个月前在北平当着他的面信誓旦旦保证会全力支持他的蒋介石,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此时无论张学良如何愤怒,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济于事,他必须面对现实,必须立即把这种严重不利的情况终止掉。
继续打下去已经不可能了,且不说根本打不过,就算能扳回一局,自己也会遭受巨大损失。到那个时候,蒋介石、日本人都会趁机来抢东北这块大肥肉。
既然不能打,那就只能求和了。在海拉尔陷落的第二天,张学良致电苏联外交负责人李维诺夫,请求与苏联进行谈判。

苏联方面其实原本就不愿意因为一条小小的中东铁路和中国方面开战,他们当时的主要问题还是在欧洲,在内部。因此,当张学良方面提出谈判请求的时候,苏联方面很快就答应停战谈判。
12月3日双方谈判代表就签订了《停战议定书》,先确保双方停止战斗状态,然后在进行下面详细的谈判。
12月16日,双方正式谈判代表在伯力举行谈判,经过一星期的深入沟通,12月22日,双方签订了《伯力协定》。
这份协定书规定,双方立即停止战争状态,恢复中东铁路苏方原有利益,中东铁路运营仍为中苏合办,恢复苏联方面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待遇。
并且中苏恢复外交关系,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重新履职,苏军立即撤出中国领土,双方立即释放所有被俘人员。
总体来说,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伯力协定》签署之后,也立即得到了贯彻执行。至1930年初,中东路事件才算得到基本解决。
但中东路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双方最后通过谈判恢复了外交关系,并结束了争端。但是谁也不能忽视,客观上已经造成中苏原本不是太友好的关系,更加恶化。苏联也对远东地区的事情不太感兴趣,更不愿和张学良的奉系政府打交道。
张作霖在位的时候,在苏联和日本人之间闪转腾挪,巧妙的利用两大国之间的利益和矛盾,使自己处于最佳地位,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
张学良继位之后,由于国仇家恨已经不可能再和日本人有实际性的合作。从客观上来说应该立即与苏联方面交好,利用苏联人的力量来制衡日本人才是最佳选择。
可张学良此时并没有调整好心态,对客观形势缺乏深入的调研和准确判断,并且对自己的手下,以及蒋介石的空口许诺过于轻信,最终导致了损失惨重的后果。
而与苏联交恶,则为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扫除了最大的一个限制因素,从而使关东军可以在东北放手一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铁路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另外,在中东铁路事件中,苏联海军趁机占领了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这个岛上原本只有中国居民居住,并且在明清时代这一带全部都是中国领土,因此这个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沙俄和苏联本无争议。
但在中东路事件时,苏联海军发现这个小岛所在的位置极其重要,因此在双方签订协议之后,拒不交还该岛屿。尽管东北军方面多次和苏联交涉,但是苏联方面坚持这个岛屿原本就是他们的,由于东北军战败因此无力索回。
这个岛屿此后就一直被苏联霸占,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力大增才开始向苏联索要黑瞎子岛。双方从1964年开始谈判,期间经历多次波折变化,历经四十年,终于在2004年,双方才达成边界协议,次年又增加补充协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谈判,黑瞎子岛目前确定由中国和俄罗斯各占一半,岛上立有界碑和边界。这个从1929年被强占去的岛屿,直到今天才有一半回归祖国的怀抱。而黑瞎子岛也是中东路事件的余波,由此可见九十多年前少帅的一次冲动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