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国民党云南省主席正式脱离国民政府,宣布起义,同时扣留了国民党部分将领和军队。当时国军部分军队正在围困昆明,卢汉为解除昆明的威胁,将国军将领余程万和李弥释放。
李弥回到部队之后,认为卢汉已经起义,解放军不日就将抵达昆明,自己手上这点兵力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他率领自己的93师撤往缅甸、泰国和老挝交界的金三角地区。
当时李弥手中只有一支93师,由于昆明已经解放,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所以很多官兵都是携带家眷一起出逃。这支部队到达金三角地区的时候有七八千人的规模。
93师曾经被编入过当年的中国远征军,对缅甸并不陌生,但是此刻他们再回来却被缅甸政府视为是侵略者。缅甸政府勒令他们立即离开,否则就会动用武力。
此时的93时刚刚到达这片荒芜的地方落下脚,却又要遭到缅甸政府军的驱逐,李弥大为光火,堂堂的国军大兵团司令竟然处处受欺负,连缅甸人也看不起我们。于是李弥召集部队决心和缅甸人决一死战。
缅甸当时刚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实际还是四分五裂的状态,并且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极差。
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李弥率93师残部与缅甸派来的政府军刚一交手,就发现对面的军队战斗力奇差,根本就不堪一击,三下五除二把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
李弥见此状况,便放心大胆的在金三角安营扎寨,从此这支国军残部便在此地生根发芽,成了缅甸北部地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蒋介石听说在缅甸还有李弥的一支残部,把缅甸人打得屁滚尿流,喜出望外,对李弥大加赞赏,命他在金三角成立“云南反共救国军”,随时相应台湾反攻大陆。
并且美国中情局也非常看重这支武装力量,将其视为自己在中南半岛上的重要据点。蒋介石和中情局通过各种渠道给93师送去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装备,使得这支部队越发强大起来。
这支部队不仅给缅甸造成巨大的威胁,并且还曾经数次侵入云南境内,给我边境军民造成巨大损失,后被我边防军击退。
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北京,并在北京与我国政府签订了确认两国边界的条约。从此中缅两国的国境线问题得到解决,但这其中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中缅两国合力解决。
那就是盘踞在缅甸北部的国民党93师残部,这支武装力量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他们对我国造不成大的威胁,但是缅甸政府军又打不过他们,所以吴努的意思是请求中国出兵,协助缅甸政府军一起剿灭这支武装力量。
经过中央军委的深入研究和讨论,认为与缅甸联手剿灭李弥残部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缅甸政府已经正是提出邀请,我们派兵出境名正言顺。
不过缅甸方面也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我军进入缅甸境内不得超过20公里。这也体现出了缅甸政府对我国的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真正认识到了中国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而在我国周边除俄罗斯、印度之外,大多是一些小国,因此他们非常担心我们会突然出兵侵略他们。
并且当时西方阵营控制着世界舆论,把我国描述成喜欢随时欺负、侵略别人的邪恶国家,所以对我国邻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每个与我们建交的邻国都曾经表示过这种担心,尽管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多次向他们声明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从来不会侵占别人的国家。但是实力的巨大差距还是让这些国家摆脱不掉这种恐惧心理。
此时的93师的总负责人已经不是李弥了,李弥在1954年就应蒋介石的召唤撤回台湾去了。这个时候的负责人是蒋介石的学生,黄埔四期柳元麟,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国军将领。
在他的带领下,93师不断扩充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也正是由于柳元麟部发展极为迅速,导致缅甸政府军感到巨大威胁。
缅甸方面曾经多次集结重兵进攻缅北地区,甚至还从印度借来了主力部队,联合行动。结果还是被柳元麟打得丢盔弃甲,接连获得大胜,让柳元麟气焰更加嚣张,势力地盘也不断扩大。
93师盘踞在金三角不仅严重扰乱边境秩序,而且还参与贩毒,欺压当地村寨,成为缅北地区的一大毒瘤。
经过深入沟通,1960年11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派兵进入缅甸,与缅方合作清剿国民党这支残余部队。
实际上早在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之前,昆明军区就已经接到通知,提前做好准备。此次入缅作战,我军秘密抽调了第39师和边防部队合计5个团以上的兵力,隐蔽进入缅北地区预定集结地,然后按照要求分兵前进。
由于金三角地区地形复杂,柳元麟将部队分别部署在16个区域内,每个区域都是集中据点。为了快速歼灭这股敌人,我军分成22个快速反应部队,针对敌人的16个阵地发起进攻。
在部队出发之前,毛主席还特意发来电报叮嘱前线指挥官,此次处警作战绝对不能越过红线,谁要是越线,就杀谁的头。如此严厉的语气,毛主席很少使用,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根红线的重要性。
尽管缅甸方面一再催促我国尽快出兵,但是他们自己却并没有做好准备。当我军开始进入缅北地区的时候,缅甸政府军还在大后方慢吞吞地做准备。
根据与缅甸政府军方面协商制定的作战方案,攻击行动会在1960年11月22日发起。就在部队出发之前,中央军委给总参谋部发来了一份电报。
毛主席认为缅甸政府军原计划是要负责红线以南部分的作战,但是目前来看缅甸政府军在此区域的兵力明显不足,且他们的原本就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
如果在我军在狭窄的20公里纵深之内无法消灭敌军主力,那么缅甸政府军势必遭受巨大压力,未必能够抵挡住国民党军的冲击。
前线总指挥秦基伟将军接到军委电报之后,立即与缅方前线指挥部取得联系,告诉他们我方的顾虑,询问他们是否加强戒备。
缅甸方面则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对付一股溃兵绰绰有余。而实际上,缅甸方面在红线以南只是部署了常规的兵力,并且他们并不认为战斗打响之后,国军会立即向南逃窜。
在他们的印象中,这支国民党部队战斗力很强,即便中国方面派来的部队占有规模优势,双方也必定会在金三角地区进行长时间的激战。因此缅甸主力部队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并且会在双方消耗巨大的时候对国民党残部发起攻击,彻底消灭他们。
而且那个时候,中国军队也必然伤亡惨重,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南下。
缅甸人和印度人差不多,骨子里有那么一种迷之自信,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秦基伟得到如此回复之后,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只能命令部队按照原计划进入缅北地区,向预定集结地快速推进。
尽管我军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缅甸北部地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通讯不畅,导致部分部队失去联系。原计划与早晨同时发起进攻,但是有的部队直到晚上才收到命令,致使部分敌人提前逃窜。
柳元麟此前也曾接到过解放军有可能会出兵缅北的消息,但他并不以为意,因为这种消息多年来一直存在,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所以金三角的国民党军并没有提高警惕,当我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有的据点惊慌失措直接溃逃。有的大型据点认为是缅甸政府军又来送死,于是和我军展开激烈交战,直到后来才发现是解放军主力部队。
柳元麟在国民党军体系中号称是游击战专家,蒋介石也正是由于看上了他的特长,所以才派他空降到缅北。
柳元麟利用金三角地区的复杂地形,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在此地修建了大量的隐蔽工事。并且通过与缅甸政府军多年的交战,这支部队不仅对金三角地区非常熟悉,能够熟练的在复杂的丛林山地之间穿梭,而且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临危不乱。
由于我军对柳元麟部实行的是闪击战,要求部队急行军,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并不熟悉。在我军对敌军阵地发起猛攻之后,敌人很快溃逃,我军趁势追击,但在追击过程种敌人通过此前隐藏的工事、暗堡对我军实施反击。
游击战原本是我军所擅长的,但在这个地方却被柳元麟所掌握,给我军造成巨大伤亡。但我军并未因此而停止追击的脚步,在短暂受阻之后,我军战士发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加强进攻火力,将隐藏在高山密林里的敌人击溃。
当时我军已全面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火力大大加强,敌人手中的武器抵抗了没多久便向南溃逃。
我军于11月22日发起攻击,次日凌晨便将20公里纵深之内的16个据点全部拔除,击毙敌军百余人,俘虏百余人,随后我军对敌展开攻击。
20公里的纵深实在太过狭窄,敌人疯狂向南逃窜,很快就越过红线。由于战前指挥三令五申,告诫战士们绝对不可越过红线,因此,我军战士追击到红线附近之后便就地驻扎,不再向前。
这部分国民党残部在缅北地区的势力范围很大,总体面积要超过台湾岛,我国边境以南20公里的范围只是他们最集中的前沿阵地。
在缅北纵深地带,他们还有很多后方基地,柳元麟很快就发现解放军在20公里左右的地方停止追击。
他立刻就明白这是中国方面与缅甸的协议范围,解放军不能轻易越界,这才放下心来,命令部队进入后方根据地休整。
20公里红线以南区域原本有缅甸政府守军,但数量不多,并且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战斗刚打响,这支曾经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的国民党部队就被解放军撵过红线了。
缅甸政府军匆忙进行阻击,结果柳元麟的部队一个冲锋就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击溃了。这帮人连滚带爬地跑回去报告,国军已经被击溃,撤到红线以南了。
缅甸政府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国防部不是说这仗要打几个月吗?怎么刚开始就被解放军给打到南边来了,之前是听说过解放军比国民党军厉害,但怎么也没想到有这么厉害。
吴努紧急命令政府军加紧准备,尽快派军前往缅北剿灭逃窜的国民党残部。
经过缅甸政府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紧张准备,缅甸政府军终于在一个多月之后,也就是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做好了准备。
缅甸国防部调集了规模庞大的兵团,共计9个营的兵力浩浩荡荡地向缅北柳元麟部驻地开进。缅甸政府军的协同行动终于开始了,这时候我军已经在缅北20公里纵深区域内驻扎了一个多月,都开始准备过年了!
柳元麟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也已经养精蓄锐,等着缅甸政府军送上门来。柳元麟在缅甸经营多年,缅甸政府内部有自己的眼线,政府军的一举一动他都一清二楚。所以他故意大张旗鼓的扩张营盘,引诱政府军前来清剿。
柳元麟在打游击战方面确实有一套,并且缅甸政府军也确实不行,柳元麟露出破绽,他们竟然丝毫没有怀疑,就这么大摇大摆的钻进了人家的陷阱里。
柳元麟派出小股部队在前方和政府军短兵相接,并且一经接触就佯装溃败,并且边打边撤。缅甸政府军根本就不记得多年来被国民党军吊打的教训,竟然还认为自己战斗力大大增强,所以一路追击,并且是大部队全部一起追。
结果,被柳元麟的诱饵带到了王南昆到芒林之间的纵深峡谷地带。柳元麟早就在两侧埋伏了重兵,对这一万多缅甸军队发起了猛攻。
缅甸军队发现中了埋伏,本想突围,但根本不是国军的对手,这时候终于露了原形,遭到重大损失。
缅甸政府军遭遇重挫之后,便在此处寻找到了一处高地,龟缩在里面不敢出来。他们一面据险而守,一面紧急向政府求援。
对于缅甸政府来说,这一万多部队,几乎是他们全部的家底了,这么大规模的兵团都不打不过国民党军,首都这点警卫营根本不够人家塞牙缝。
吴努此时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只好请求中国方面的部队,尽快南下救援政府军。
秦基伟接到缅甸的求援电报之后,立即上报中央军委。此事关系重大,我军不能贸然越过红线,必须和缅方沟通确认之后才能出兵。
缅甸方面得到这样的回复之后,把肠子都快悔青了,当初是自己逞能坚决要求中国军队不得超过纵深20公里。可现在只能硬着头皮请人家赶紧南下,不要在乎什么红线了,那些都不算了。
中国方面认为更改事先的约定,需要走一些流程,还有一些纸面文件需要落实。但缅甸政府军那边等不了了,再晚一段时间,他们的粮食和弹药就耗尽了,到那时候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缅甸总理吴努亲自给周恩来打电话,迫切请求中国尽快出兵南下,关于红线问题,缅甸方面保证事后绝对不会因为这个问题找任何麻烦,所有文件都已经准备好,马上派人直送北京。这些程序都可以慢慢补,出兵救援已经是十万火急。
中央军委已经分析过缅甸政府军的处境,此时他们确实已经陷入了困境,并且这支部队是缅甸最主要的国防力量,如果被消灭,缅甸很有可能再次陷入混战状态。这是我国不希望看到了,既然缅甸方面已经正式取消了红线限制,那么我们就尽快出兵,解救缅甸军队。
同时,中央军委还告诫前线指挥部,要吸取上次进攻的教训,谨防敌人在高山密林中设下的埋伏,不可轻敌冒进。
另外,总参谋部再次向深入的作战部队强调了作战纪律,要求他们坚决遵守纪律,不可骚扰百姓,不得与当地平民发生冲突。
1961年1月22日,周总理批准了部队南下救援的命令,秦基伟随即命令已经整装待发的6000余入缅作战解放军,快速南下,分别救援缅甸政府军、攻击柳元麟老巢。
秦基伟一直在密切关注红线以南的情况,对柳元麟的兵力部署也已经侦查清楚。因此,此次出兵的计划早已敲定,我军将在自北向南宽300余公里,纵深100多公里的广大区域内,兵分8路,齐头并进,快速进军。
我军一部将快速向王南昆、芒林之间的下场谷底集结,对柳元麟部的阵地实施攻击,配合缅甸政府军里应外合,击溃国民党军。
另外几路部队,分别从不同方向朝金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柳元麟部的老巢孟帕发起突袭,争取一举铲除柳元麟部。
我军南线突进出奇的顺利,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密林之中也没有敌军的埋伏。这是因为柳元麟认为解放军肯定会死守承诺,不敢越线,所以他才敢大张旗鼓的调集主力部队围攻缅甸政府军。
当前哨报告解放军已经派出大规模部队南下的时候,柳元麟根本不相信,他认为这是缅甸政府军不知从哪里调来的一点援军,向从背后袭击让他们误认为是解放军。
知道台湾情报部门给他发来急电,确认中共中央军委已经命令驻缅解放军越线南下,他才相信解放军真的打过来了。
我军部队尚未赶到集结地,柳元麟便紧急带着自己的指挥部乘坐橡皮艇,顺着湄公河窜入老挝境内。
围困缅甸政府军的主力部队得到消息之后,也立即撤军,从路上分头向老挝和泰国境内的密林之中逃窜。
缅甸政府军之围立即解除,但剿灭这支国民党残余的任务却无法完成了,因为军委有令严禁进入老挝和泰国境内。
缅甸政府大喜过望,对解放军表示了万分感激,在我军的协助下,缅甸政府军收复了缅北地区。2月9日,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入缅解放军全部撤回国内,胜利班师!
但是这股残余势力没有被清除,却给缅北金三角地区留下了大患。此后不久,柳元麟被蒋介石召回台湾,由93师段希文接替其继续带领残部在金三角活动。
段希文后来看穿了蒋介石的骗局,他们不愿意去台湾,也不想继续在金三角过着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于是和泰国方面和谈,泰国政府认为这部分人的战斗力强悍,很难强行剿灭,如果不趁此机会招安,将来必成大患。
于是双方达成协议,段希文率部向泰国投降,泰国给予他们合法国籍,并将他们安置在泰国清迈的美斯乐地区。不过段希文所部并没有就地解散而是在当地配合泰国军警维护当地安定。
段希文向泰国投降只是权宜之计,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回到祖国,但历史原因造成的局面一时之间很难改变。美斯乐地区的国军后裔时时刻刻都想回到祖国,成为一个拥有中国国籍的合法公民。
在美斯乐以及金三角地区,在公开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四个大幅汉字“还我国籍”,那里很多居民的家门上都刻有“还我国籍”四个字。这些国军后裔,世世代代都传承着一个梦想,终有一日回到祖国,重新成为一个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
后来,少部分人勾结地方势力、毒贩又重新窜回金三角,并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虽然没有恢复当年的元气,但却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基地,每年向我国以及东南亚输出大量毒品,造成巨大危害。
1960年出兵缅甸清剿金三角的战争,在历史上很少提及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但这场小规模战斗却为缅甸北部以及金三角地区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