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6月3日最新报道,美国加州的港口预计进口量将增加,加州港口为货运激增做准备。事情的新进展是,美国长滩港执行董事马里奥·科德罗(Mario Cordero)表示,预计将在本月开始,秋季时装和为圣诞节早期准备的货物都将纷纷登陆该港,美国进口量还或将激增。而上述预期是基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上海港的货物运输恢复繁忙而得出的。
华尔街贸易分析师6月3日在接受BWC中文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以来,尽管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但在港口运输上,越南等亚洲一些试图发展制造业的其他经济体的港口难以满足美国的消费需求。例如,越南最大的港口胡志明市只能处理615万个集装箱。这就与高体量相距甚远了。而上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每年可处理4000万个集装箱。
不仅于此,玩具公司Basic Fun的首席执行官表示,考虑过把一些业务转移到越南或印度,但最终发现越南和印度的制造业水平难以胜任。对此,高盛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供应链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对外国制造业投资最具吸引力”。
例如,仅在基础设施一项,越南制造和印度制造就不断露出短板。在越南的电力目前依然无法得到广泛的使用,这对于越南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直接的阻碍作用。而在印度,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统计,印度依然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例如,仅印度基础设施中的厕所不足,并且卫生条件堪忧,铁路运输等现象都广受诟病。同时,印度商家在全球经贸中向来有着“得陇望蜀”的习惯......这都成为印度不具备世界工厂水平的佐证。
CNBC分析认为,在东南亚和南亚,人们往往只会看到一些装配生产线,而并非全部。这都进一步说明,越南和印度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无法满足包括美国消费者在内的全球消费者的市场供应和需求。
越南规划与投资部长表示,如果越南制造业不能赶上工业4.0列车,那么,越南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制造业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这一点,通过美国消费者的喜好就可以进一步说明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美国超过25万家商家大幅囤积各种各样中国制造的商品。有美国消费者表示,孩子们书包里的所有文具,婴儿车,服装,口罩,鞋袜......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商品。10件商品中,有9件都是中国商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过去12个月通胀持续高企。数据显示,美国3月和4月通胀水平都超过8%,并且美国CPI一度创下单月上涨8.5%的40年新高。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6月1日表示,此时说美国通胀见顶为时尚早。
事情的最新进展是,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6月3日援引彭博社报道称,在美国,年收入至少 250,000 美元的美国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靠薪水过活,彭博社认为这凸显了通货膨胀如何“在薪酬范围的各个方面对美国人的预算造成更大的影响”。
在美国,高收入人群中最受挤压的人是千禧一代,20 多岁到40 岁出头的人。在那一代中,超过一半的高收入者报告说每个月末所剩无几。
美媒CNBC在今年年初时就援引Bankrate对 1,000 多名成年人进行的电话调查,约56%的美国人无法用储蓄支付一旦发生意外的1,000 美元账单。也就是说,56%的美国人拿不出1,000 美元。Bankrate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分析师格雷格麦克布莱德说:“紧急储蓄和 1,000 美元的门槛确实表明美国人有多少挣扎,他们在财务上如此接近边缘。”
而分析师凯尔·巴斯(Kyle Bass)表示,即使美联储已经开始了加息缩表周期, 但美联储改变不了美国的通胀高企。那么,美国人拿什么来应对通货膨胀呢?美媒称,美国人外出就餐越来越少,在商店里越来越小心,开车越来越少,假期取消或花费更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是无法减少生活必需品的各项开销的。与此同时,由于美国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高度依赖从亚洲市场进口包括生活必需品在内的一系列商品。而据中国海关总署5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按美元值,中国对美国出口1849.16亿美元,增长14.9%,自美进口608.14亿美元,仅增长0.3%。
正如纽约时报称,美国消费者每天都在排队囤积购买大量的中国商品,其中包括生活必需品,以及电子类商品等等。比如,其中的一个现象是,除卫生纸及洗手液外,也正在囤积包括防护用品、制鞋、牛仔布、电动自行车,户外壁炉到儿童3D打印玩具等在内的中国商品潮,使得超市货架变薄。
而在美国的一次听证会上,美国消费者也直接用肯定的回答证明了美国人依赖中国商品。问:问:“你们需要的产品能在其他国家生产吗?”答:“不能,只有中国有完整生产链。”“你们能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吗?”答:“不能,中国有我们的关键供应商,依赖中国货。”问:“你们进口的这款中国商品有没有其他替代品?”答:“没有,美国消费者就喜欢这款中国货,离不开中国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