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公司Basic Fun的首席执行官杰伊·福尔曼表示,他考虑过把一些业务转移到越南或印度,但最终发现留在中国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生产供应链。那么,关于越南制造和印度制造,目前的情形如何呢?事情有了最新进展。
越南媒体VnExpress9月13日报道,越南南部地区80%的皮革和鞋类企业目前已经停产。北部和中部地区的企业已将产量缩小了 30-50%。据越南皮革、鞋类和手袋协会(Lefaso )表示,目前,胡志明市、同奈、平阳、安江和坚江 80% 的皮革和鞋类工厂停产,原因是无法在现场容纳工人或提供运送工人的交通工具从他们的住处到工厂。
据Lefaso统计,8月越南鞋类出口收入8.5亿美元,手袋出口收入1.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8.5%和37.9%。而这仅仅是越南制造陷入困境的冰山一角,由于缺乏集装箱、物流和国际航运成本高(5-10 倍)、燃料昂贵和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困境,都对越南制造业造成重大影响。
雪上加霜的是,越媒日前对越南21,517 名受访者的一项调查发现,69%的越南公司,暂时关闭并遭受严重损失。对此,世界银行驻越南高级经济学家多尔萨蒂·马达尼 (Dorsati Madani) 担忧地表示,越南企业不能无限期地关闭。她说,企业在承担各种成本的同时不出售商品或服务,暂时失业的人无法谋生,有些人甚至花光了他们的积蓄。
我们知道,由于越南经济今年以来一直无力应对大流行,导致其制造业的脆弱性不断暴露出来。到目前为止,全球多家知名企业在越南的制造业工厂还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大量企业都在重新选择其他地区作为生产基地,而撤离越南。这就印证了美国媒体CNBC稍早前援引贝恩公司副总裁Gerry Mattios表示,全球制造业工厂设施将变得更加分散。在东南亚,人们往往只会看到一些一些装配生产线,而并非全部。这表明,Mattios认为,处于东南亚的越南并不可能成为下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事实上,尽管越南经济一直在试图使自己通过大举发展制造业而实现腾飞,但越南并不具备靠制造业大规模发展的实力。从产业工人规模角度来看,越南人口约9,800万,且15-45岁的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55%。而这一人口基数距离庞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还相距甚远。
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目前,在交通运输能力上,越南还非常薄弱。越南最大的港口胡志明市只能处理615万个集装箱,而上海每年可处理40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再比如,包括电能在内的能源问题,在越南仍然无法得到广泛使用。前不久,越南官方要求家庭和企业减少用电,包括晚上关闭广告灯。这都阻碍了越南制造业的发展。
俄科学院远东所越南和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马兹凌前不久向俄卫星通讯社表示,越南企业生产的商品,附加值并不大,而且轻工业产品中有近八成的原材料是在外国市场采购的,高度依赖外国经济,这将对越南制造和经济的独立性构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越南,生产口罩的无纺布都无法自给自足,严重依赖从中国等市场进口。
这都意味着,越南在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综合实力等多个角度都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差距很大。而此时,世界经济的产业和科技都在大幅升级转型,而越南还停留在40年前的生产模式中,似乎将会被拉开更多差距。越南规划与投资部长前不久称,如果越南制造业不能赶上工业4.0列车,那么,越南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制造业真实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制造业陷入困境的景象还在印度上演。
事情的一个新进展是,美国福特汽车日前宣布将停止在印度生产汽车,并将关闭在印度的两家工厂。据悉,印度市场对福特的新车的需求一直很疲软。福特公司将停止在印度生产汽车,并关闭在印度的两家工厂。在印度销售的汽车将立即停止生产,大约4000名员工将受到影响。
而之所以做出上述决定,是这家美国企业巨头认为继续在印度运营无利可图。过去十年间,该企业在印度的业务亏损超过20亿美元。尽管印度拥有众多人口,但印度人的购买力并不足,数据显示,印度消费者平均年收入仅为2000美元,且部分消费者购车的预算仅为1万美元,这就使得包括福特在内的全球多家汽车企业在印度市场很难拓展份额。而这也是印度制造业难以发展的因素之一。
不仅于此,由于印度长期无力应对大流行,以及营商环境,基础设施饱受诟病,自去年以来,全球多家制造业企业都在撤离印度。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统计,印度依然是全球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比如,去年9月以来,印度大量纺织业订单被取消,并迁入中国市场进行生产。事实上,虽然印度过去几年间提出了振兴本国制造业的印度制造计划,特别是,2020年5月份印度提出“自力更生”运动,但印度制造依然无法满足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印度消费者长期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许多商品。
印度商工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印度最大的进口商品来源国依然是中国,价值587.1亿美元。《印度斯坦时报》稍早前援引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8973名印度消费者中,有83%的印度消费者表示,中国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双重优势,离不开中国制造的许多商品,中国货不可替代。截至目前,印度市场上的口罩,医疗用品在内的一系列商品都严重依赖进口。
再以印度高铁和铁路为例,尽管印度前不久提出欲建时速1200公里的超级高铁。但自2019年印度国产最快列车“致敬印度”的实际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因此被称为“半高铁”。无独有偶,有印度网友还表示,曾经有一次要搭乘的航班出了问题,我不得不坐烧煤的火车从孟买去德里。旅途花了三天半的时间。到达的时候,我已经满身煤灰了。
这就意味着,在印度,连普通的高铁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就要急功近利地修超级高铁,显然,这是一个不切实现的愿望。也是印度经济不切实际地发展制造业的缩影。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皮林认为,印度在制造业方面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国产品,印度制造所谓的“拼凑式创新”是物资稀缺的产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胶带、颜料和祈祷拼凑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响亮,但印度制造和印度经济却像是“海市蜃楼”。”这进一步表明,印度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