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朋友对中国的疑惑,让我这些天心情很复杂....



文|黛西

回到德国的家里,我睡了个天昏地暗。
早上起床,坐在平时码字的桌子边上,打开笔记本,突然有点儿恍惚。
这10天回国出差的经历,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就好像打超级玛丽,跳起来顶蘑菇🍄的时候,不小心顶出来一个暗门通道。
钻进暗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隐藏游戏副本。
我在副本里冒险,打怪,涨技能,攒经验。
然后从暗门钻出来,环顾四周,还是从前那个原点,周围一切都没变。
好像做了一场梦。


1. 在上海丢人显眼
在德村生活久了,人有点儿反应慢半拍。
刚到上海的几天,一下子真的有些适应不了那种快节奏、现代化、泼天的便捷感。
在上海待的一个礼拜,我“丢人现眼”了至少三次。

第一次是在便利店结账,小哥说我扫你。
业务不熟的我,鬼使神差打开了微信添加好友的二维码。
第二次是在餐馆坐下,小姐姐说扫码点餐。
我举着手机各种角度扫了半天,怎么都扫不出来。
小姐姐说你用微信扫啊,用相机能扫出来么!
第三次是打车,我问司机师傅,导航是怎么知道前面有超速拍照的?它怎么知道红绿灯多会儿亮?
师傅用“您没事儿吧”的眼神看我。
真感觉有点儿跟不上趟了。

记得2009年,我刚到德国那会儿,只是觉得环境不同,饮食不同,风景不同。
但没觉得生活方式有太多不同。
不知道从哪一次回国开始,突然感觉不太对劲儿了。
国内朋友聊的东西我开始听不懂了,兜里的纸币一张都花不出去了,出门不带上我妈心里有些没底儿了。
各种新事物突然就冒了出来,构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现在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步。

2. 德国朋友的疑惑
出差回来,我约了一个德国朋友见面。
聊到在中国的生活,我说你知道吗,中国出门都不用带钱包,手机搞定一切。
她十分不解,银行卡也不沉啊,再说手机要是没电了咋办?
我说你问到点子上了!手机没电,马路上随处是共享充电宝,按时间收费,随借随还,可方便了!
她更加困惑了,也就是说,我为了保证能用手机花钱,可能还要额外为充电花钱?所以,银行卡是干啥用的?
德国朋友的疑惑,让我听了心情有些复杂。
解释吧,力不从心。
不解释吧,无可奈何。
我想起了之前刷到过的一个视频,美国电视台1995年采访比尔盖茨。
主持人问比尔盖茨,你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吗?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
比尔盖茨说,有用啊,比如你喜欢棒球比赛,你以后都可以在网上听了。
主持人问,那收音机是干啥用的?
比尔盖茨说,还是不一样的,网络上的棒球赛,你随时都能回过头听。
主持人继续问,那录音机是干啥用的?

比尔盖茨说,网络还有很多别的用处,比如你想得到关于赛车的最新信息,都可以在网上看到。
主持人说,那我为啥不直接订个赛车杂志呢?
观众们都乐了。
大家觉得主持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网络这东西啊,真没啥用。
每个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大概都会经历这种偏见。

3. 因为偏见,所以武断
德国朋友对中国生活方式的疑惑,也让我也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人对一件事一个人的偏见,到底来自什么?
一种偏见来自“一知半解”。
比如当年采访比尔盖茨的主持人对互联网的态度,比如我的德国朋友对移动支付的不屑,比如很多人对我做直播的鄙视,我想都是“一知半解”带来的偏见。
这些天后台私信和视频评论区,不断有人对我表示失望,“看错你了”,“居然搞直播这么low的东西”。
但如果你放下偏见,仔细想想就会明白,直播其实和图文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媒介形式而已。
媒介形式本身并没有low不low的区别,即便是广播这样的夕阳媒介,我想也没人会用low去形容它。
如果一定要评判low还是不low,应该看看你用这个媒介具体做了什么样的事。
比如图文这种传播媒介,如果你的文章是抄袭洗稿,造谣诋毁,搬弄是非,那的确非常low。
但尽管如此,没有人会因此下结论说“图文很low”。
为什么换做直播的媒介形式,人就容易以偏概全呢?
因为它相对新,人对一个新事物处于“了解但不熟”的阶段,更容易产生偏见,下武断的结论。
改变原先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挑战人性的,所以面对新事物,人们通常会排斥,批判。

当你对一个事物完全不懂,你不会过多评判它,没有见解也就谈不上偏见。
当你对一个事物非常熟悉,你反而会变得十分包容。
因为了解得越多,你越会承认自己的认知局限,越能意识到事物的多面性,越会怀着一颗谦卑心去接纳它的另一面。

4. 因为偏见,所以傲慢
另一种偏见来自,“我体验过,而你没有”。
我回国后录了个视频,提到了对国内强大服务业的赞叹。
有人说大惊小怪,这就是我们每天再日常不过的生活,你太落后了。
这个反应就好像乡下人到城里,不知道地铁怎么坐,有人说他们无知,土。
但问题是城里人去乡下,把菠菜认成萝卜叶,五谷不分,那么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土”和“无知”?
人和人只是经历不同,生活体验不同,熟悉的生活方式不同,看见世界的一面不同。
诸葛亮穿越到今天,如果没有人教他怎么坐地铁,他也是寸步难行。
教会了姜子牙上网,他也会一不小心就点进钓鱼广告,中木马病毒。
但这不代表我们比诸葛亮姜子牙更聪明、更高级。
我们只是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拥有一份和他们不同的体验,在宇宙长河中进了不同的游戏副本而已。

所以我经常和人说,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去不同的地方走走,意义不在于学东西,而在于增加体验。
当体验丰富了,看到这个世界的多元,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人生副本,人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偏见。
有了这种觉察,才有可能放下武断和傲慢,变得包容,找到幸福。
晚安。
黛西

📍🛒 黛西好物推荐
🍪 礼物专场,今晚截团|忙到没空挑礼物,这一篇可以救急!
🍪 矫正牙齿|现在的95后00后姑娘,都活得太明白了

📍📹 你可能还喜欢看
谢谢你们点的每个小红心❤️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住进了队友装的房子,泼天的科技感没享受几天,现在已经这样了....
🍪 同学一句话让女儿情绪低落,比起教她怼回去,我更在意这件事....
🍪 女儿被班里男生表白,养闺女太费心了....

为了咱们不失联,请⭐️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