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的2024新年愿望:放弃个人素质,享受粗俗人生!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产生问题的思想!
——吉大秋果 

我,吉大秋果,985大学教授,俩娃,从事公号写作6年,全网粉丝接近25万,要出没出已经写完的书11本,全部是常销且畅销的书籍,是出版社争相约稿的对象,是图书市场熠熠生辉的新星。在别人看来,我是妥妥的知识精英,高素质群体,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然而,我2024年新年愿望是——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粗俗人生,让思想滑个坡,让个体舒服点。 
我从小就学习好,学习好的本质其实一方面是你比较努力,另一方面是你顺从,顺从现代教育体制对你的“改造”(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彻头彻尾的,学习越好,被改造的越彻底)。经过九年义务制教育、我的大学生老爸构成的传统书香门第以及上大学之后的立德树人,我在我的骨子和血液里都刻下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并在这句刻骨铭心的话语的激励下,考大学、留校任教、评职称、拼命码字、努力打拼,终于在37岁的时候破格晋升教授、38岁开始指导博士生,同年开始运营公众号,在一片唱衰的呼声中实现了流量的聚集。还曾豪言壮语、自吹自擂地跟一群自带流量焦虑的自媒体人宣称——姐没有流量焦虑,姐现在就在忙着写书,倒不出手来管理流量,姐的流量只有姐自己能挖掘,别人拿不走。40岁开始琢磨写书,4年写了10本,开始赚稿费,到处巡回讲座,开始赚劳务费。在体制内生存,按体制内规律,主打的就是积极向上,努力解决各方面问题。 
由于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座,我慢慢走出了校门,接触了很多其他人事物,我发现其实人上一百真的是形形色色,总之,从我的观察中,人分为以下几种:1、没啥家底,人也不守规矩;2、没啥家底,人守规矩懂礼貌;3、有家底,人不守规矩;4、有家底,人守规矩懂礼貌。我属于第2种,父母相继去世,也都是小县城出身,能有什么家底,家里唯一值得说道说道的就是,他们的女儿——也就是我考上了大学(当地文科状元哦,自嘲,别误会)。但,最难混的也是这一种人——没啥家底,人还被教育改造成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了。有家底的人都靠家底儿硬气的活着,没家底儿的人都靠自己的暴脾气和不要这张脸硬气的活着。 
我刚上高中的那会儿,班级里新来了一个数学老师,这个大学毕业生,到我们那个小县城主打的就是一个水土不服。每天上课的时候,讲完了该讲的课程就必然会说一句——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个地方照我的家乡差远了。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家乡也是距离我们那儿不太远的一个相对稍稍好一点的小县城,他口中的差远了,也只不过是县城和县城之间的差距,显然他在表达的当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我当时却对这句话没有什么感受,因为我那时候父母都在,在当地生活得很好,或者这样说,当时我在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属于类型4。后来我就出去上大学了,再后来父母就都陆续去世了,表面上我实现了阶层的跃迁,又来到了省会城市,但实际上我变成了类型2这种人。集中表现在每次我回老家,我发现我不会玩,在县城人民的观念当中,什么事情他都会跟你说一句——我在某某某单位有熟人,好办事儿。就连农村种地靠山吃山的普通人民群众也养成了独特的狼性文化,跟某某音乐节的当地村民表现差不多。我的专业是法学,但你发现在这个地方我的专业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早晨去早市,摊主明令禁止不让挑,周围买菜的大姐和阿姨们充耳不闻一下就把摊主的各种菜弄得一片狼藉,只有我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来自外地的本地人规规矩矩。我家姨娘们告诉我,在这里生活,像我这样不行,得靠蛮力。不知怎么的,我眼前一下就浮现出我的高中数学老师说那句话时的画面。有点史铁生笔下的感觉,我被一颗来自20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 
由于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避免不了的,飞机高铁如家常便饭,那里对于我这种克己复礼的人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人们不仅大声的用外放刷着各种短视频,肆无忌惮的聊天、吃各种味道特别重的食品,更有甚者,还会脱鞋翘脚把他的那个硕大的脚丫子摆放在距离你不超过10公分的地方。飞机上更是如此,空间比高铁还狭窄,女性出差群体经常在飞机上会遇到有意无意的刮蹭,你说不好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无意的,我相信一次半次之后就应该不再发生,你说是有意的,他确实也就是在一次半次之后又多碰了几次。男性在女性面前应该保持的边界,被他们肆意的模糊。当你提出让他们有一些边界意识的时候,通常换来的是油腻男性的不屑和爱咋咋地的猖狂。我只发作过一次,动用了国家机器,那个男的怂了。我从心眼里看不起他,如果他能把他单独面对我的那种硬气和臭不要脸一直延续到警察叔叔面前,我还敬他是条汉子。写到这里我意识到我又错了,我还是用我的温良恭俭让思维(哪怕是违法了)要求这些人。女性群体经常出差其实是一个苦差事,因为公共交通工具基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我的第1层“弱”就体现为我受过温良恭俭让的教育,这种被现代社会称为素质的东西,在不讲素质的人的面前连个狗屁都不是。我的第2层“弱”就体现为我是个女性,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女性也从家庭当中走了出来,男性也不再依靠自己的体力享受在这个社会上的独特优势。但是这种体力上的差距在男性和女性面对面硬刚的时候,依然足够带给女性致命的压迫。这种压迫感导致我常年出行都有一位女性的专车司机接送,我很难想象在一个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早上,我去赶第一班飞机的时候,黑暗路上有一个彪形大汉(不彪形不大汉也够我喝一壶的)在陪我前行。 
我在小区里经常会遇到有人遛狗不拴狗绳,哪怕对方是一个女性,那个狗冲撞到别人或者是我的时候,你善意提醒,都会遭到同为女性的对方的不屑一顾。但如果我和我们家将近1米8的老公一起出去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没等我身边的这位男性(其实也是一介书生)张嘴,对方就会灰溜溜地拽着狗走了,态度好的还能说句不好意思(注意,不是对不起)。那一刻我深刻的意识到,对女性的不友好,不仅根植于男性这个强壮的力量群体当中,还存在于一些同为弱势群体的女性血液中。这背后隐藏的一个规则不仅是谁强谁不强的问题,而且是在规则和界限感得不到遵守的背景下人们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心态。这种心态已经不是在一个实际的投资当中产生的能够看得见的巨大收益,它已经蔓延和渗透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中,如买菜、出行、排队、遛狗……人们仿佛无时无刻的在用一条“有便宜不占就是二傻子的原则”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出去捞一笔。如果在公共场合当中没有肆无忌惮的公开刷手机,如果今天遛狗,没有肆无忌惮的吓到行人,楼上的孩今天没有肆无忌惮地蹦跳吵到楼下休息,今天都是巨亏的一天,亏得会让人心里空唠唠地,公共道德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我经常想,如果这世界上只有我自己,我会生活的很好。我能处理好关于我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并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但偏巧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人,我上文提及的类型3、4这种人,在我生活中并不多见,但类型1真的超级多。这种情况会让我产生两方面的错觉:其一是我的书白念了,因为在关键的时候不能一招克敌,在对方口吐莲花的时候我竟然不能骂回去,因为有辱斯文和对不住我接受的教育;其二是我好像不适合生活在这个星球,它让我在专注自身应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总是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在很低的层面上作斗争,和小区里的狗、高铁上的狗和飞机上的狗作斗争。 
所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我的新年愿望竟然是变成类型1是不是会很爽?那样我就可以撕掉贴在我身上的温良恭俭让的标签,悍然地加入骂街的队伍,以自身的彪悍增加对方跟我斗争的成本。而且,我还试了一回,骂回去了,感觉自己整个身心都舒畅,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骂人,而是在突破自己身上的道德底线,这一刻教育赋予给我的人生意义被我瓦解了。想到这里,我突然变得特别开心,束缚自己的一直是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还有另外一种解读——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解决产生问题的思想呗,让思想滑个坡呗,为什么总想要解决问题呢?让问题一直存在,让自己粗鲁起来是不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呢?对,消灭不了问题就消灭产生问题的思想!所以,2024祝我自己——放弃个人素质,享受粗俗人生!同时祝大家在年俗和笑声中开启新的一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