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辽宁丹东,一个叫沙里寨的地方,几名日军军官聚集在一家小酒馆门口,他们脸上充满了猥琐的笑容,似乎正在举行一场“庆功宴”。一个坐在中间的日军手里捧着一个人的头颅(头颅的部分被打了马赛克),脸上露出残忍的表情。周围的人举杯欢庆,他们的笑容中透露着残忍和傲慢,仿佛在宣告他们的胜利。我们不禁好奇,这张照片中牺牲的人是谁?为何能保存下来呢?
经过一番查证,原来这位英勇牺牲的英雄名字叫阎生堂。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并不熟悉。然而,在东北抗联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
阎生堂于191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时候正值清末时期,东北地区连年动乱,民不聊生。阎生堂的父母比较开明,他们知道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尽管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他们还是竭尽全力让阎生堂有机会在私塾读过几天书。虽然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至少能够识文断字,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贫困日益严重,阎生堂不得不中断学业。为了维持生计,他带着家犬上山打猎,渐渐地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阎生堂作为一介草民,亲眼目睹了日军暴行,决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于是,他开始收罗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抵抗力量。他们选择在山中落草为寇,专门袭击那些残害群众的土匪和日军小股部队,对底层老百姓秋毫无犯。随着时间的推移,阎生堂的名声逐渐传开。他和其他义勇军领袖如李子荣等人联合起来,创建了“东北民众义勇军”,这支队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加入,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他们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日军加强了对东北的控制,义勇军的行动越来越受到限制。武器和物资的缺乏也让他们的战斗力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困境下,阎生堂展现出了他的机智和果断。他带领队伍巧妙地躲避日军的围剿,多次成功地袭击日军据点和运输线。
然而,到了1936年底,阎生堂等人在一次行动中被日军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阎生堂的双腿不幸被子弹打断。为了不落入敌手,他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几天后,战友们折返回来准备为阎生堂收尸。然而只找到了他的尸身,其头颅却始终未找到。
直到2018年,一名历史爱好者在日本偶然发现了侵华日军士兵榎本金之助的私人相册——这本相册中记录了大量当年日军在东北的战争罪行。经过历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阎生堂匪讨头”的字样出现在照片背后上确定了照片中那颗头颅就是抗日烈士阎生堂留下的。这一发现为阎生堂的家人和后代带来了无尽的慰藉。这张照片再次证明了抗联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
照片中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军的残忍和对人命的漠视,而抗联战士的英勇行为则是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免受侵扰。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1,【老照片】原子弹爆炸后,十岁男孩背着弟弟去火葬场
2,【老照片】宋庆龄手持未爆炸的日军炮弹,宣示保卫国家的决心
免责声明:
来源:网络相关数据
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刊赞同文章中的观点,行为,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