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弄堂里的医学文化



弄堂里的医学文化


上海人的石库门称弄堂,相当于北京的胡同。弄堂医学也是弄堂文化的一个景观,抹不去记忆。
现在的医保,上世纪医改前是劳保。在国企上班的职工,自己有劳保,家属也有劳保,分文不付,称大劳保。集体企业如街道工厂、里弄生产组上班的是小劳保,家属看病要自付的。医院是就近的街道医院为定点医院。街道医院看不好,才可以转区级医院,到市级医院,大企业内都有自己的医院。不像现在小毛小病都跑三甲医院。
尽管那个劳保年代,自己可以分文不付,大病还有工会的营养补贴,职工一般没有大毛病也不会上医院,单位医务室领药,或自己跑药店买几片药片,家里小孩老人的小毛小病,都是自己理疗自愈的,弄堂里老头老太邻居,帮忙理疗的。

一般家里都有红药水、紫药水、纱布、药水棉花、万金油、人丹、痱子粉、金霉素眼药膏,伤膏药或狗皮药膏等,几乎家家都有应急备用的。
也有杨梅酒(止泻)、老鼠液(烫伤)备用。如果胃口不好用食母生,蛔虫用宝塔糖,头疼发热有退烧片、阿司匹林,胃疼用胃舒平、癫伽片,失眠有利眠宁,冷天感冒喝姜茶,热天感冒喝午时茶,中暑喝十滴水。这些常用药,药房里都有零卖,需要几片买几片,不够再买。都是几分钱的价格,少有超过一毛钱(0.1元),就治愈了,绝不会浪费。
单位医务室虽然也可以领,就是不大好意思。那个年代,公私分明,没有人会去占公家便宜,哪怕一张信纸,一个信壳,私人家信都是自己掏腰包的。那个年代长跑医院的,叫“老病鬼”,不好意思难为情。
以前眼睛有沙,弄堂里老太太都会翻眼皮,湿手帕轻轻一擦,或吹口气,沙粒没了。眼睛有麦粒肿,也称偷鸡眼,弄堂老太太用头发丝挑一下,金霉素眼膏抹一抹OK了,热疖头或烫伤水泡,缝衣针线,挑破线引流,OK了。

有人落枕,或脱臼,弄堂理发师傅,按摩几下,咔嚓一声OK了。或者哪里別筋扭伤,也是按摩几下,咔嚓一声OK了。如果肿的厉害,药房里7分一包黄栀子粉,调蛋清烧酒,敷在伤处,隔天就吊出乌青块,开始消肿了。理发师傅、混汤间(澡堂)的敲背师傅,都会几下子,都是免费的。
那个年代,弄堂里懂点医疗常识,会提供土方验方、会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的热心老头老太,比比皆是。邻里之间,朴素坦率,谁家有人生病,都会有热心人来关怀。除非是大毛病,或者是为了开病假。小毛小病,一般都不会上医院,这就是当年的弄堂医学文化大环境魅力。

本文为“文化与体育”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1,【小米】中国文字,一字一景,太极画圆,处处是圆
2,【小米】白居易的《琵琶行》最能表达太极拳球的神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