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国际纳米技术领军人物,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论文引用23万次以上!


【标书包中服务】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戴宏杰,1966年5月出生于中国湖南邵阳,是一位杰出的纳米材料学家。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现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他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以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

人物生平
戴宏杰教授的科研成长经历非常丰富:
1984年,戴宏杰考入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
1989年,本科毕业后,他先后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期间,他的导师是材料科学家查尔斯·李波教授。
1994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并在莱斯大学跟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ichard E. Smalley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戴宏杰加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期间,先后担任助理教授、终生教授、正教授、荣誉教授。
2005年,受聘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研究成果
戴宏杰教授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是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多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他开拓和发展了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碳纳米管和通过溶液相剪切获取石墨烯纳米带等纳米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有力推动了碳纳米材料的物性研究和应用探索。
纳米电子器件的研发:基于纳米碳材料,他发展了新型光电子器件,研发出纳米管与金属实现欧姆接触的工艺方法并首创了高介电材料在纳米管表面均匀成核和生长方法,构筑了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
纳米生物医学的应用:他开拓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实现药物、蛋白、抗体的定向输运和肿瘤的光热治疗,提高医学成像的分辨率和穿透深度,可实时观察单根血管和其中的血液流动。
源材料的研究:他发展了多种碳纳米材料和无机材料的复合体系,用于提升电催化、水相电池、铝离子电池等的性能。他的铝电池发明获2016年美国R&D100 Award,其产业化与清华深圳研究院等国内单位密切合作,已进入中试阶段。

他的学术影响力有多大?他发表了SCI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和《Nature》等顶级期刊20篇,《Nature》子刊33篇。他的论文被引用了23万次以上,H指数为140,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化学家之一。
例如,他在2021年8月25日的《Nature》上发表了题为“Rechargeable Na/Cl2 and Li/Cl2 Batteries”的论文,在《Nature》的子刊上发表过33篇论文。其论文引用23万次以上,H因子(h-index)高达208。
他曾被《科学观察》杂志评选为2000-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化学家之一,排名第七,华人第一。他是2018年汤森路透全球24名同时在物理、化学和材料三个领域的高引用科学家之一。
荣誉成就
戴宏杰教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因此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奖项:
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9年,戴宏杰教授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戴宏杰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19年,戴宏杰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引文桂冠奖”:这个奖项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因为许多获得此奖的科学家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戴宏杰教授在2020年被科睿唯安公司授予“引文桂冠奖”。
第九届纳米研究奖:2022年4月7日,戴宏杰教授因在碳基纳米科学、可再生能源材料和纳米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第九届纳米研究奖。

以上只是戴宏杰教授获得的一部分奖项,他在科研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人物评价
戴宏杰教授的研究方向多次转变,每次转变都带来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他的研究领域从应用物理到化学,再到生物医学和新能源,每一次转变都带来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这种勇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使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总的来说,戴宏杰教授是一位在纳米科技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和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他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

本期服务推荐
中文核心不好发
试试高质量SCI翻译润色辅助服务
无限期免费多轮售后

点击原文链接即可查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