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风靡全国的童谣“马兰花开二十一”,原来暗藏着惊天大秘密


小时候,80后几乎都听过这样一首童谣:“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当时只当是跳皮筋时的一个顺口溜,也不知最初从哪里传来,反正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听过,甚至不分南北,中国大江南北,从城市到农村,村头巷尾都在传唱。
但谁能想到,这一简单的童谣里却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竟然与我国的原子弹研发试验有关。
今天,文史君就与大家聊一聊。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为了增强自身安全和提升国际地位,开始决定研究核武器。
1958年10月,被任命为共和国第一任核司令的张蕴钰将军乘火车赶到了敦煌。
当时我国与苏联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苏联专家在核基地选址时建议将基地选在甘肃敦煌。我国技术人员按照苏联专家的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实施着。
张蕴钰司令听完苏联专家的汇报后,眉头紧锁。他对苏联顾问为我们设计的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试验场地极为不满,要知道当时美国已经在比基尼岛试验了15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
另外,当时的核试验基地离敦煌太近,仅有120公里。如果试验后,千佛洞,烽火台,鸣沙山,汉长城等,所有的文明古迹也将化为乌有。
其次还会污染水资源,核污染的水将自东向西污染整个长江中下游。
张蕴钰司令立即带人在对敦煌场地进行细致考察之后,召开了紧急会议,并理智地分析了敦煌试验基地的各种弊端,最后形成成果向中央做了汇报。
最后中央采纳了张蕴钰的建议,并将重新寻找试验场地的工作交付于他。

张蕴钰与专家团队随即展开工作,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最终将新的场地目标锁定在神秘的死亡之海——新疆罗布泊。
1958年12月18日,张蕴钰司令带领专家团队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到达乌鲁木齐后,组织了20人的勘察队伍,开始穿越戈壁滩,前往罗布泊进行实地勘探。
考察和勘探结果,令团队成员十分满意。
此地的北部和南部均为5000米以上的山脉,东边是丘陵,西南方向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同时方圆300公里没有村庄和矿产,不会造成影响。
1959年5月,在“罗布泊试验基地”最终确定下来之后,张蕴钰司令率领着刚刚组建的5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罗布泊开进。
进入罗布泊之后,一望无际的都是沙漠,狂风肆虐毫无生机。
等到了基地之后,建设军团准备在一条小河边建设生活点,偶然间看见了小河两边生机勃勃盛开着的马兰花。
马兰花的鲜艳,给所有人都来来了心灵上的抚慰和憧憬,最后在张蕴钰司令的提议下,将基地的生活区命名为“马兰基地”。
这也是童谣中“马兰花开”的由来。

开始建设核基地一年后,苏联方面单方面撕毁了中苏“10·15”协定,撤走了援华的全部技术人员和专家,给核弹实验和核基地建设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但是为了完成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使命,张蕴钰司令不畏艰难,同我国科研人员紧密配合,先后建设完成了工程124团、警卫团、546医院、后勤基地汽车修配厂、汽车36团、防化团等21所核试验场所所需的建筑设施。
同时,当时在时任原子能工业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带领下,与程开甲、邓稼先、朱光亚、杨承宗等相关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终于在1962年建设完成了二十一所核武器研究院。
这便是“马兰花开二十一”中的“21”的密码。
我国在研究原子弹期间,为防止外国的偷窥和破坏,将严格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这里不再阐述。为了保密,我国将第一颗原子弹命名为“邱小姐”。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我国的原子弹的外形是一个圆润的球形,上面有很多弯弯绕绕的导线,就像是女人常常的头发。这圆润的外形,就是童谣里的“小皮球”。
还有“架脚踢”,指的是当时引爆的高塔。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引爆方式不是投爆,而采用的是“塔爆”方式。这座高塔高102.438米,由鞍山钢铁公司和华北金属厂历时一个月建造完成。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整,随着倒计时计数完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一道强烈的闪光划破长空,标志着中国正式屹立世界强国之列。
当时马兰基地一片欢呼,人们一起欢呼,相互拥抱,都难掩激动的心情。
他们口口相传,“马兰花开了,马兰花开了”,俨然原子弹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马兰花”。
原子弹虽然爆炸成功了,可是那些为原子弹研究做出贡献的所有先贤,还是不能向外界透漏丝毫个人信息,甚至不能和家人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他们在进入罗布泊之日起,各自的档案便已全部封存,对于他们所做的工作,需要他们保密一辈子,包括自己的家人。
正是为了纪念这些无名的英雄,和为了加强小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才创编出了这首大家熟知的童谣:“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
而这首童谣的真正密码就是:1964年10月16日马兰总装21实验基地,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读者们,关于“马兰花开二十一的童谣”,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