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美国3次计划动用原子弹,都被毛主席一席话镇住


1950年,我国基于当时全球格局的种种因素,多轮讨论后,最终出兵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战争,我国志愿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连挫17国联军锐气。虽然我们装备与联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用意志战胜了他们。
战争并非一番顺利,我们步步为营的节节胜利,也让美国吃尽了苦头,甚至计划动用原子弹。
1950年6月28日,美韩联军连连败退,为了遏制后撤的窘境,当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艾森豪威尔首次提出动用原子弹。
但这一想法,在7月9日的参联会上被否定了。
参会的军方将领一致认为,在朝鲜战场投放原子弹有些小题大做,况且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苏联,并不是朝鲜和中国。
不过,随着美韩联军态势的恶化,很快军方又转变了思想,同意用原子弹来威慑朝鲜。
后经美国总统杜鲁门同意后,美军将装有非核部件的B-29轰炸机部署到了关岛。

到了9月份,美军成功登陆仁川,他们的自信心又回来了。核威慑计划暂时搁置了。
不过,11月份,形势又有反转。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部队,深陷于志愿军的包围之中,多次突围无果后,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向总统上书,要求动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提出,要动用30-50枚原子弹对我国的东北基地和城市进行毁灭性地轰炸。这很明显是对我国参与抗美援朝的报复。
当时的杜鲁门并没有头脑发热,对于麦克阿瑟的提议他并没有同意。
后经联合战略调查委员会研究确认,“只有在面临使用其他手段均无法消除迫在眉睫的灾难时,才应该使用原子弹”。
不过在此前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建议下,杜鲁门曾下令,把分解的核弹部件空运到了远东,储备在美国的一艘航母上了。
拉锯战持续了2年,很快到了1953年5月19日。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已经下台,接替他总用位子的是艾森豪威尔。
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将美国打得已经精疲力尽。中美双方计划进行谈判来解决双方矛盾。
当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却向美国国防部提出了扩大战争的建议,即要对我国东北地区实施海、空作战,并使用战术、战略核武器。
艾森豪威尔竟然同意了克拉克的提议。
后与战略空军司令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商议后,做出这样一个计划:一旦谈判破裂就使用核武器,包括发动“对鸭绿江大桥和满洲基地的常规进攻”。

这是朝鲜战争期间,距离动用原子弹最近的一次。
1953年7月19日,中美双方谈判代表就所有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核危机终于解除了。
但这还没完,艾森豪威尔还有一个附加条件。他告诉克拉克,要是中国后期违反了停战协议,我们必须以核力量去对付他们。
对于美国的3次核威胁,其实毛主席早已做出了明确的表态,那还是杜鲁门执政期间,毛主席就曾说过:
“我们中国人是不怕打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如今来看,幸亏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要是他动用了原子弹,可能后果对他更加不利。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盟友恐慌
当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他们还处于敌对竞争状态。要是美国在朝鲜使用核武器,欧洲国家很担心苏联会给欧洲做出核反击。
在杜鲁门公开发表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言论后,整个西方世界都陷入了恐慌状态。荷兰、英国、法国等国领导人紧急访美,都力图劝说杜鲁门要慎行。

二、苏联制约
对于抗美援朝,美国一直认为是苏联的计谋。美国和中国都上当了。
美国和中国打得死去活来,其实最大的受益方是苏联。当时美苏还是竞争对手,美国最后才明白,苏联就是想让中国拖住美国的发展脚步。
三、地理环境
朝鲜北部多山,3年时间志愿军已经在山间修建了复杂的坑道,这时候使用原子弹,未必会有好的打击效果。
同时,当时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几乎还处于0的状态,并且土地广袤,即便核打击也没有合适的目标。在原子弹储备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消耗,实在没有意义。
四、损毁形象
美国要是对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使用核武器,会给美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当时,杜鲁门关于原子弹的言论发表后,沙特驻联合国代表明确警告过美国,要是那样的话,亚洲国家普遍认为,原子弹似乎是专门用来对付有色人种的。
印度代表也表示,亚洲国家普遍感觉,原子弹仅仅是用来打击亚洲人的一种武器。
要是美国果真使用了原子弹,也许美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如今的摸样,早在世界各国的谴责和指责下,断绝了应有的外交,成了孤家寡人,坐以待毙。
读者们,关于“抗美援朝美国核威慑”,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