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中国第一山地省的多彩文化史诗?


多彩贵州,中国第一山地省的文化盛宴
“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这就是贵州,中国面积最大的山地省。在这里,不仅有绵延数百里秀美山川,还隐藏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万年历史,山间首批住客
在贵州,最早的住客可追溯到60万年前!当时,贵州西部的古人类就在山洞里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石器、骨器等文物。这些简单的工具记录了他们勤劳、善变的生活轨迹。
比如在水城的硝灰洞,考古队伍发现一些尖锐的石片,这表明6万年前的贵州人已经懂得用更简单的方法制作锋利工具。在盘县大洞里,古人在岩壁上凿出一个大石台,专门用来修理石器。在兴义的猫猫洞,出土了无数美轮美奂的石器、骨器,这里很可能是当年的制器中心!
岩壁上的鲜艳岩画,也展现出先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贵州的史前文化不亚于当时黄河流域的博大精深。

万里驰道,中原文化入黔
秦汉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推广,贵州也和内地开始联系。秦朝修筑的“五尺道”,以及汉代的“南夷道”,向黔北和黔西的深山延伸。于是古老神秘的夜郎国与汉代牂牁郡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今天能在赫章看到奇特的“套头葬”文物,能从铜鼓山发现异国风情的青铜刀剑,都是当年的见证。西汉以后,巴蜀、岭南等地的文化也开始和贵州产生交集。汉代兴盛时,贵州已是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座重镇。
如今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铜车马,更是这一时期中原优雅文化的缩影。它流畅的线条、精致的细节,展现的是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
万家汇流,中原文化大移民
明清时期,在推进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大批来自中原和江南的军民入黔,把根基扎得更深。他们带来先进的耕作机械技术,在贵州山区建立起密集的屯堡村寨。
遵义、贵阳、安顺等地成为当时的核心枢纽。如今这些古城的格局和建筑,就是6百年前明军南下的历史印记。他们开凿的官道驿道,把遥远的山间小村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
西北的茶马古道连接四川,东面的滇黔楚大道通往湖南,贵州融入内地的脉络也越发紧密。丝绸、白银、工艺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贵州,再运往全国各地,贵阳、遵义等地成为商品集散中心。
明清时期,江浙的手工业技艺和建筑特色在这里落地生根,形成独特的屯堡文化。我们今天在贵阳看到的琉璃瓦飞檐翘角、遵义的木雕门窗和彩绘,都继承着这个文化的基因。

千人千面,世居少数民族的盛大家族
如今的贵州有18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聚居在连绵的山间谷地,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奇观。作为最大的族群,贵州苗族就有上百种衣着打扮!
不同地域的苗族有不同风格:东南苗族爱穿高腰衣裤,洒脱干练;中部苗族衣饰上绣有错综复杂的图案,给人精致大气的感觉;西北部苗族爱披气派的氈氾,神秘感更浓。银耳环、银颈链、绣花鞋和银冠,是他们共同的文化符号。
侗族村寨则颇具特色,鼓楼、风雨桥构成独特的山村景观。节日期间的歌舞,热闹非凡。白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姊妹节等,都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些节日庆典展现出民族的团结和生命的向上。
千年不灭,近现代的新生与复兴
在近现代,贵州的山野之间也涌动着改革创新的激流。20世纪初,安顺就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现代钢铁工厂,在这片后发的土地上谱写出工业文明的前奏。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内迁贵阳,把先进的茶文化技术带到黔中黔北。我们今天在这里品尝到的好茶,便源于那个艰难却奋发向上的岁月。20世纪30年代,贵州遵义会议确定了党的正确道路,开启了中国新的历史篇章。可以说,每当民族危难之时,贵州这片热土都冒出希望的新芽。  
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历史进程中,这片连接西南各省的贵州再次焕发出激情。高铁、桥梁横跨山间,贵阳、遵义、安顺的明清古城里到处翻修,焕发出当年的风采。站在新的起点,贵州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21世纪。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又知道贵州文化中更多的瑰丽吗?欢迎在评论区继续分享交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