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大量资金的流入市场,楼市的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逼近300万亿大关,同比增长8.7%。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资金充裕度,也预示着楼市可能面临的新变化。
为了稳定楼市,央行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准、提供长期流动性以及增加政策性银行的PSL等。比如在2024年元月初,央行出乎意料地向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注资了高达3500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回顾历史数据,这3500亿元的PSL有可能催生出高达三倍的贷款规模,即释放约1万亿元的货币进入市场。
另外,2024年各地进一步加大的救市政策,比如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都放松了限购政策。很明显这些措施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但能否真正推动楼市复苏,还需观察土地市场的反应。
对于2024年的房价走势,大概率会继续调整。可以说,楼市在经历了7年多的调控之后,现在楼市已经出现了“三降”,不少专家和学者都预测,就算救市力度加大,在2024年房子依旧大概率迎来降价潮。
1、楼市成交量持续下跌
2023年,政策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台,但楼市却依旧未完全回暖。据克而瑞报告预测,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11.93万亿平方米,销售规模预计达到12.28万亿元,相较于2022年,分别下滑8.2%和5.1%。尽管如此,降幅已显著收窄,表明行业正努力走出底部震荡的局面。
回首2023年,房地产销售市场一度展现出“小阳春”的生机,然而好景不长,二季度开始便显现疲态,并持续至年末。由此可见,尽管救市政策层出不穷,但其对楼市的提振作用却不尽如人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策对楼市的影响逐渐减弱,未能带来预期的回暖效果。
2、“房住不炒”这一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改变了人们对房价的预期
过去,房价上涨的预期如同强大的磁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入房地产市场,买房成为了一种看似无风险的投资方式。然而,自2016年11月起,国家开始明确实施“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并逐步加大对楼市炒作的打击力度。
尽管各地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试图稳定市场预期,但人们的观念转变似乎已经不可逆。根据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问卷调查报告,与2023年二季度相比,预期房价上涨的人数占比下降了5.6个百分点,超过80%的人认为房价将不再持续上涨。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反映了人们对楼市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人们开始从盲目追涨转向理性看待,从投资投机转向居住消费,楼市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3、随着购房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正在降低
投资者纷纷撤离房地产市场,而原本以自住为主的刚需购房者也逐渐开始考虑投资因素。这种观念的转变导致购房需求迅速下滑。
同时,刚需购房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新生人口数量的持续走低,特别是2023年新生人口锐减至902万,预示着未来刚需购房市场的萎缩。与80后和90后相比,00后和10后的人口数量整整少了1亿。这意味着,随着00后和10后逐渐成为购房的主力军,刚需购房者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00后和10后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直系亲属可能都拥有房产。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缺乏住房,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购房需求。这种趋势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促使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三大趋势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重要的转折点。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资金链紧张和降低负债的双重压力。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众多房企已经开始通过降价促销来迅速回笼资金。预计在2024年,随着资金链的持续紧张,房企们很可能会继续采取降价策略,借助政策利好加速销售,从而缓解资金压力。然而,对于房价的走势,市场普遍认为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即便是下跌,也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尽管楼市降价潮可能即将到来,但整体市场仍然会保持相对稳定。
显而易见,未来的房价大体上仍将以稳定为基调,无论房价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将被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诚然,即便在调控政策的框架下,房价的走势仍受到供需关系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于人口持续涌入的一线和二线热门城市而言,由于需求持续增长,房价仍有上升的空间。
相反,对于那些人口持续流出的三线和四线城市,随着人口流失以及旧改政策逐渐取代棚改政策,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失去人口和资金的支撑。这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城市的房价将逐渐回归到合理水平。这一过程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下跌以及政策的支持,将使刚性需求购房者更容易实现购房梦想。那么,面对这样的趋势,大家有何高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