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农民挖出刻字铜疙瘩,被三次鉴定为赝品后50元卖了,结果却被陕博当成镇馆之宝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1975年的春天,西安北沈家桥的农民杨东锋在自家的田地里劳作时,意外地挖出了一个铜疙瘩。这个看这不咋平凡的物体,在他三次鉴定为赝品后,还是50快钱就给卖了,结果卖出去的铜疙瘩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贵镇馆之宝。这谁看了不说一句太亏了!

一天,杨东锋在田地里挖出了一个形状奇特的铜制品。他觉得这个铜疙瘩有些与众不同还挺好玩的,便将它带回家中,甚至给自己的妹妹当玩具。
然而,没多久,妹妹在玩耍时发现铜疙瘩上有一些模糊的字迹。杨东锋十分惊讶,看见铜疙瘩上看不懂的字,他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铜制品。于是,他决定去寻找鉴定机构,以确定这个铜疙瘩的真实价值。如果是个值钱的东西,卖了也能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水平。
杨东锋先后两次找到当地的文物鉴定机构,但结果都是赝品。专家们告诉他,这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铜制品,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失望的杨东锋只好把这个铜疙瘩放在了抽屉里,只有妹妹还偶尔拿出来玩玩。
不久后,杨东锋的母亲生病了,家里支出变大,险些揭不开锅。他再次看到了那个铜疙瘩,希望能用它换点钱来为母亲治病。这一次,他找到了一家古玩店,想要出手这个铜疙瘩。

店主看着铜疙瘩,觉得有些奇怪,这形似老虎的铜制品,怎么看着像虎符呢?杨东锋急着用钱,于是二人就以50元的价格交易成功。随后越发疑惑的店主联系了西北大学的著名历史教授陈直,拜托帮忙鉴定。
陈直教授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专家,对文物有着深厚的鉴定功力。他仔细察看了铜疙瘩后,发现这并不是普通的铜制品。经过进一步的研究,陈直教授确定这个铜疙瘩很可能是秦国的虎符。
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信物,通常是一分为二,一半在皇帝手中,另一半在将帅手中。只有两半合在一起,才能调兵遣将。这个铜疙瘩虽然只有一半,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意义非常重大。
这样的文物必然不能留在个人手里,于是二人商量着上交了,后来这个铜疙瘩被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成为了镇馆之宝。专家们还特意给杨东锋送去奖金,帮助他家庭渡过难关。

杨东锋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的偶然发现却让我们更加了解秦国的历史。这也反映出陕西地区历史悠久,经常有人挖出稀有文物的特殊情况。
这个看似平凡的铜疙瘩如今成为了陕博的镇馆之宝,再次突显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历史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文物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