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看着清新秀丽的景色,很难想象,在当时规划建设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钉子户,全村都搬走了,只有她坚持不搬。
政府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她不屑一顾,声称,这不是钱的问题。
甚至政府还多次派出专员,耐心劝她赶紧拿钱搬家,但她仍旧固执己见,对工作人员冷言冷语,说什么也不愿意搬。
直到村里的所有人都陆陆续续搬到了新家,而她却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家,一点点被江水淹没。
为何她坚持守在这里?她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01.成为拆迁户
她叫张秉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一个农民,她和当地很多村民一样,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着再简朴不过的乡村生活。
张秉爱的家里还有一个丈夫和一双儿女,日子过得贫苦,全靠一亩三分地还有几棵果树养活。
而且张秉爱的丈夫还是一个残疾人,走路不是很方便,所以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张秉爱一个人身上,家务活儿、农活儿、照顾孩子,都是她在忙。
但张秉爱从小没上过几天学,没有什么文化,脑子还是那种封建思想,觉得自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夫教子就是自己的本分。
但很快,张秉爱迎来了转机。
1992年,国家决定修建三峡大坝,位置就在湖北宜昌,而张秉爱的家恰好就在规划范围内。
家庭贫困,勉强糊口的她,顺利成为了拆迁户!还是国家批准下来的大项目!
因为这无疑是一次脱贫致富的好机会,成为拆迁户,能拿钱也能拿房子,国家肯定会给不少,家家户户都很高兴。
但只有一个人显得不那么高兴,她就是张秉爱。
当时政府还向村民们解释,你们必须要搬走,因为三峡大坝建起来之后,附近长江河段的水位会上升至少175米,如果不搬走,你们就会有生命危险。
为此,国家还拿出一大笔资金来,协助沿岸村民们搬家,帮助他们在别处建立新家,甚至为了帮助他们顺利搬家,还在附近修了一条公路。
另外,对于不愿意离开故土的村民,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那就是在修建的公路两旁,村民们可以拿到地基的批准,沿着公路建造自己的新家。
这两个条件按理说都非常好,但张秉爱却两样都不干,偏偏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
02.拒绝搬迁
首先是张秉爱的丈夫不愿意搬走,因为腿有残疾,行动不方便,根本就走不远。
张秉爱也是对丈夫言听计从,他说不搬就不搬吧。
另外是因为,全家人都靠着几亩地和果树养活,搬到政府所制定的地点,距离农田实在是太远,不方便干活儿。
另外,张秉爱并没有意识到三峡大坝是一个怎样的大工程,她觉得,你修个水坝,凭什么就让我搬?水位上涨175米,这一定是为了骗大家搬家才这样说的。
难道我不搬走,你还真的要把我家淹了?
而且政策中的优厚条件,张秉爱觉得只是用来唬人的,肯定落实不了。从前有太多地主说话不算话了。
说实话,有这样的思想,真的很可悲,但张秉爱仿佛一个旧社会的女人,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无法体会,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于是在政策下达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张秉爱坚持自己的想法,继续和平常一样,往来与农田和家里。
然而不知不觉,村里竖起了几个水位标牌,张秉爱才明白,自己的家,包括整个村子都会被淹没。
于是张秉爱纠结起来,搬家吧?那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房子能换,难道土地也能跟着一起换吗?
不搬吧?难道在这里等着被淹死?
说实在的,她还是舍不得那几块地,虽然面积不大,但都是她一点点种起来的。
就在张秉爱犹豫不决的时候,附近的村民一个个都拿钱搬走了,在别的地方另立门户。
甚至就连附近的学校、诊所全都搬走了。
长江附近,似乎就剩下了她一个人,孤零零的。
孩子还要上学,因为学校搬走了,两个孩子每天赶路几公里去上学,非常辛苦。
但即使是这样,张秉爱还是不愿意搬。
03.张秉爱:我只有这块地了
是因为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吗?
并不是,其实对于张秉爱来说,她坚守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自己的自由。
因为从一生下来,张秉爱的一切都没办法由她自己支配。
小时候,看着周围的孩子去学堂念书学习,她也想去,但是家里因为没钱,所以上了几天学又回来了。
长大了,参加了村里的劳动,认识了一个情投意合的少年,两人感情很好。
但张秉爱的父亲不同意。
因为那个男孩和张秉爱一样住在山上,一个公分几毛钱,但是在江边就是几块钱。
为了几块钱,父亲不顾她的想法,强迫她嫁给了素未谋面的一个男人,结婚那天她才知道,这个男人还是个瘸子!
张秉爱不愿意,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的礼教不由得她反抗丝毫。
就这样,她成为了这个男人的妻子。
然而到了这里,她的一切还是不由得自己做主。
一切都要看婆家的脸色,婆婆和她的关系不好,家里的各种活儿都落在了她的身上,白天照顾家人,晚上照顾丈夫。
因为长期辛苦的劳作,张秉爱就连怀孕了也不知道,直到流产她才明白。
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就连自己的孩子也没办法保护,唯一能给她回馈的,只有手底下的这块土地。
张秉爱说,只要我还能动,在土里刨一天,我就有吃的。
如果连这块唯一能掌控的土地也要被收走,张秉爱觉得,自己就连尊严也没了。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去城市里上班,打工也是不错的,不比种地强?
张秉爱却不愿意。
其实她本来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家庭束缚着她,让她无法脱身。
而且在张秉爱的世界观里,城市里不一定就比农村好。
她见过很多欺负、看不起农村人的城里人,而且张秉爱身边还有一些人被城里人骗走,去做非法的身体交易。
张秉爱觉得,那些都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失去了作为一个女人的尊严,如果想要保护自己的尊严,那就只有留在这里。
于是她坚持了下来,面对工作人员的劝说,她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见她不搬,工作人员表示,你可以往后靠,在安全的地方重新盖房子,政府给补贴。
但也不知为何,往后靠的选址,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批下来,这让张秉爱无法搬到新家。
04.盖不起新房,只能住窝棚
到了1998年,长江沿岸的人几乎都撤走了,只剩下了张秉爱。
这时,长江水位已经有了明显上涨,大约有135米。
张秉爱的屋子岌岌可危,为了让她有安全的住所,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希望她搬走。
但张秉爱固执己见,她只是搬着自己的破旧家当,来到更高的地方,搭了一个临时的窝棚。
她就站在自己窝棚面前,看着江水一天天没过自己的家,直到完全淹没。
这个时候,工作人员答应答应的宅基地终于批了下来,张秉爱也能如愿搬进新家。
然而她却没有搬过去。
张秉爱的理由是,离家里的地太远了,如果要盖房又是一笔花销,虽然政府有补贴,但是盖了新房之后,以后的日子可要怎么过呢?
两个孩子还要上学,张秉爱感觉日子异常艰难。
于是她搬着自己的窝棚,住在了田地旁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农活。
之后政府给了她一笔补贴,希望她可以用来在宅基地盖房子。
谁知恰好是两个孩子升学之际,张秉爱只是在宅基地上买了几个窝棚,然后给孩子交了学费,剩下的她舍不得花,因为孩子明年还要交,她怕花了,以后就没钱交学费了。
后来张秉爱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她的儿子去了新疆当兵,退伍之后拿着自己攒下的钱,给家里盖了新房。
这个时候,张秉爱才告别了破旧的窝棚,住进了新家。
05.吃了没文化的亏
然而张秉爱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依旧希望过着自由的生活。
但她也在文化上吃了亏,她不信任国家的补贴,认为不会落实,所以犹豫,不愿意搬家。
实际上,面对这样的困难的家庭,国家一定会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导致自己一直过得不是很好,真的很遗憾。
1,激励了几代人的张海迪,如今怎样了?
2,爱因斯坦大脑被偷走后,科学家切成240片研究,结果如何?
免责声明:
来源:网络相关数据
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刊赞同文章中的观点,行为,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