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小凡,是在大学的一节必修课上。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其他同学坐在教室里,听着教授毫无生气的讲课声,都昏昏欲睡。就在这时,后排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头发凌乱,衣衫不整的男生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径直走到最后一排坐下,动作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注意周围同学诧异或鄙视的目光。我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心想这个人也太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几天后,我们又在食堂相遇。他端着餐盘在我身边坐下,自顾自地吃着,也不和谁说话。我稍稍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穿着邋遢,说话做事毫无规矩可言。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总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在校园里晃荡。别人要么无视他,要么投以异样的目光,他却丝毫不以为意。
我不禁想,他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成长,拥有了这样与众不同的状态?于是我开始留意观察他。
通过问话,我渐渐了解到,小凡的家境很普通,父母早逝,他一个人独立生活已有多年。为了省钱,他往往选择最简陋的生活方式。对衣食住行没有任何讲究,吃得了,就行。
再后来,我们开始偶尔聊天。我发现小凡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常说:“我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与他人无关。”面对别人的异样眼光,他也从不在意。
有一次,我们边走边聊,话题转到对未来的规划上。我说起自己想要事业成功,Economic生活,家庭幸福的种种憧憬。小凡听后沉默了一会,才说:“我没想那么多,活在当下就好。”
我开始频繁地反思自己。小凡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粗糙简陋,但他似乎过得很知足。他不求名利,不为未来打算,只专注当前。而我总是为了遥远的未来目标操劳奔波,现在获得的快乐却很少。
这样的反差让我感到困惑。我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价值观。也许我该学着小凡,活在当下,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有一天,小凡邀请我去他租住的老式公寓看看。我首次走进他简陋的居所,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
狭小的房间里除了床和桌椅,几乎一无所有。墙上斑驳,地板破旧。他用旧报纸糊住了玻璃窗上的裂缝,光线黯淡无光。房间里散发着久未通风的霉味。
我难以想象一个人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小凡却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从破旧的小冰箱里拿出两罐饮料,笑着说:“来,喝点吧。”
我尴尬地笑着,心里却在想:我真的可以像他这样吗?没钱时住破房子,没人时一个人吃饭,遇到困境也绝不求助他人。我会因没钱就不打扮,不乘车只走路,不与人来往只自己生活吗?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我还是想要体面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想要朋友的陪伴,想要一个温馨的家。
而小凡似乎对这一切都漠不关心。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
我开始有些羡慕小凡。因为他既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为名利地位而奔波。他活在当下,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这种自如,是我现在做不到的。
但我也明白,我和他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无法完全照搬他的生活方式。我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我不再鄙视小凡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我理解了他所代表的另一种简单自在的生活可能。这给了我思考问题的新视角。
我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我也学会活在当下,享受工作和生活中每个片刻。我会适当调整生活,不为琐事操心,保持内心的平静。
小凡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这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我很感激在大学遇到他,并从中获得成长。这份理解和感激,将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