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涨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传来两个好消息: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很多人关心的养老金是否继续上调,如今国家给出了明确答案,算是给广大退休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
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建议,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养老金统一上调,在现有基础上每人每月至少上调100元。
我觉得这个提案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必须支持。
众所周知,我国养老金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大部分的农民,60岁以后养老金也就一两百块钱左右,确实是太少了。
这点钱根本无法支撑他们的养老需求,甚至连生存都无法保障。
有人感叹养老金的领取现状是:高的离谱,低的吓人。
还有最近讨论比较多的,养老金并轨的事,网上议论纷纷,很多人都不明就里。
养老问题,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一直以来大家都比较关心。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这个事。

有数据显示,70%城镇老年人生活靠养老金,但在农村这个比例只有10%。
农村老人主要还是自养和子女赡养,社会化养老程度很低。
农村老人哪有什么退休一说啊,七八十岁照样得干活,毕竟指望一两百块钱养老,那也不现实!
有人认为农村的老人除了养老金之外,还有土地、宅基地,农民的生活成本比较低,所以养老金也好像理所当然就低一点,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城乡养老金之间的巨大差异,实际上是分割的城乡经济的重要体现。
特别是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动辄相差十几倍,甚至20多倍的养老金,多少有点讽刺。
还有人说,现在哪哪都需要钱,提高标准,钱从哪里来?
每人每月上调100元,按照全国1.3亿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算,每年新增财政支出1560亿元。
这笔钱,放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里,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
优化分配模式或许是最可行的,让某些拿的太多的人少拿一点,拿的太少的多拿点,最起码能维持基本生存。
但这确实很难,不动分配模式,财政支出就要增加;动的话,一些高收入群的收入就会受损,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老领导”啊!
基本的养老保险应该更加具有普适性,兜底性,广覆盖性,和你的职位、贡献没有太大关系,应该是全民无差别的社保。   

最近,一位在体制内的长辈打电话问我:“听说今年养老金要“并轨”了,体制内的养老金就要完全向企业看齐了?什么情况啊?我的养老金待遇会不会受影响啊?
说到“并轨”,那就意味着之前是“双轨”。
由于历史原因,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实行“双轨”制,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企业职工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到了年龄办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保基金。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需要缴纳费用,也是到年龄退休,按月领取退休金,退休金由国家财政负担。

打个比方说,两个老王退休前工资都是1万每月,同样辛辛苦苦干了40年,退休后公务员每月可领9000元,而企业员工大概只有4000元左右。
很明显,双轨制下有着很大的不公平,这些年也导致了很多负面社会舆论。
因此,就要改革,其实早在2014年10月,两者就已经“并轨”了。
并轨的意思就是:消除差异,体制内外计算方式一致。
不过,考虑到各种原因,预留了10年过渡期,到2024年“并轨”正式完成。
那身处其中的人,就像那位长辈,退休金到底会不会受影响呢?
国家将体制内的人按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不同,划分为老、中、新三类人。
按照“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措施分别对待:
1、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并轨对他们没影响,爽。
2、新人:2014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的,按并轨后新办法发养老金,特殊待遇没了。   
3、中人:2014年10月前入职,过渡期退休的,采取的是新老制度相结合,保低限高的原则,大致就是按两种方法算,哪个方法算出来钱多,就按哪个方法。

那2024年10月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真的会完全一样吗?无差别养老金来了吗?
想多了!
并轨只是让二者养老金的缴费方式和计算公式一致。
但是我们知道,养老金能领多少跟你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等相关。
体制内一般能够按照你的真实工资水平足额缴费,加上工作稳定,缴费时间足够长。
但一般企业就不一定了,有很多是按照当地缴费基数下限交的,而且还随时会有失业中断的风险。
年金也存在很大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年金是强制建立的,财政保障全额缴纳;而一般企业,除了大型的国央企,有几家给员工交年金的?
并轨肯定是有好处的,毕竟我们已经在制度公平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助于缩小历史上存在的不平等待遇,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养老保障。

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退休金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老年生活的品质。
没人知道老了以后会怎么样,儿女能不能孝顺。
2021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是20.8。
用大白话说,就是5个年轻人可以养活一个老年人。
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我们的老龄化来的太快,可以说是未富先老,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可逆的。
养老金制度的本质,就是在职的养活退休的,少的养活老的,然后一代一代人滚动下去。
交钱的人越来越少了,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了,那未来某个时间肯定会有一个缺口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报告说,未来10年,全国的养老金缺口预计有8万亿到10万亿。
这个数字还是挺吓人的!
说实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养老金只是让你能够活着,靠社保体面的养老还是不太现实。
周围很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养老焦虑。
他们天天都在琢磨着,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未来的退休收入。
有人提早缴纳更多的社保,交的越多未来领的越多;
有人现在就开始存钱,给自己多一点安全垫;
有人已经开始定投基金,希望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有人为了自己的养老金,选择继续在大城市里苟着、死撑着;
还有人选择为自己和家人买一些商业保险,为未来增加一份保障。
保险就是保障,就是对冲,尤其是形势越是动荡不安,大环境越是不确定的时候,保险的优势就越高。   
你看这两年卖的最好的理财产品就是保险,尤其是香港的保险。
内地人蜂拥而上去香港抢购香港保险似乎成了一种现象。
为什么香港保险持续爆卖?对比内地保险优势在哪?哪些更适合家庭配置?
如果您想知道,可以扫码咨询。

大会还在开,关键之年,关键会议,如何理解?在当下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理清思路。
晚上19:00,欢迎到老范的直播间,我们一起聊聊人生,侃侃经济,探索投资世界,佛系赚钱,做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THE END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老范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