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逼”成劫匪,这电影的胆儿太肥了



自从“教育”一词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后,世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我们在互联网上既会被温暖的师生情谊所感动,也会唾弃利用“权力爽感”而随意侮辱打骂学生的渣滓。
而今天出现的这个教师形象,本想好好教育学生,却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 —
《教训》
Урок

导演和演员都来自保加利亚,电影在第2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拿下了评委会大奖。
女主索菲亚,在小镇的学校当教师。
某天,班上有个同学的钱被偷了,她先是询问其他同学,没有人回答。

她并没有放弃,除了号召大家给被偷钱的同学捐钱外,还拿了个信封,希望偷钱者主动把钱还回去。
从这一举动可以得知,教师对索菲亚而言并非只是一份赚钱的职业,还有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然而信封是空的,偷钱者并没有承认错误。

实际上这处情节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导演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像和空镜,从而引出了索菲亚支离破碎的生活。
这与同样有关是教育主题的《超脱》还不一样。
《超脱》是触目惊心的“丧”。

观众能够看到每个人物都极度痛苦,对未来无望。
男主亨利,童年时父亲出走,母亲吞服安眠药自杀,外公得了老年痴呆如今住在养老院。
他身为教师想要拯救不学无术的学生,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向堕落的深渊。

孤身一人做皮肉生意的女孩、被霸凌自杀吃下有毒蛋糕的女孩,周围充斥着暴力与绝望.....
尤其是饰演心理教师的刘玉玲哭泣大喊,字字诛心:
“你可以放弃学习不考大学,结局就是干最底层的工作,你的人生会成为痛苦的嘉年华,直到忍受不了一分一秒”。

“要不在乎太容易了,学会在乎才需要百倍的勇气”。
《教训》则是用了一件件小事的拼凑,来道出索菲亚已然游离在崩溃的边缘。
她和丈夫有一个女儿,赚的钱勉强能解决温饱。

第一次回到家,丈夫正约了卖家来看房车。
结果房车出现故障,自然是没卖出去。
索菲亚做兼职补贴家用,又一直被公司拖欠工资。

生活百无聊赖,她又和再婚的父亲关系不好,平日里会买两瓶啤酒在母亲的墓碑前,就安静地坐着。
雪上加霜的是,丈夫背着她欠了信用卡,银行即将要拍卖房子。
没办法,她只好去借了高利贷。

借高利贷这件事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
本以为还清了银行的钱,结果被告知还欠几块钱。
在大巴上向熟人借了钱,到了银行又被告知还需要几块钱当做手续费。
此时离银行关门就五分钟了....

索菲亚一咬牙,跑到许愿池里捡钱。
在这过程中,没有看到她有一丝的着急慌乱,只是在不停地喘气奔跑。
或许她已经适应了现状:
沉闷、无助而又无法摆脱,像铺面迎来的令人窒息的潮水。

直到兼职的公司跑路,索菲亚才才真的坐不住了。
她向父亲借钱,却又拉不下脸面。
她涂花了继母的照片来泄愤,父亲要求她只要道歉就借她钱。

在第一次道歉后,父亲又嫌她态度不端正,让第二次道歉。
索菲亚终于爆发了,她将父亲大骂一顿转身离开。
不难看出,即使索菲亚抛开教师这一身份,她也有一套异于常人的道德标准。

可导演偏偏要告诉观众一个残酷的事实:
有时生活最先摧毁的,就是你引以为傲、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自尊”。
接下来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放债人的侄子,恰好是索菲亚的学生。

他对索菲亚说:给我侄子的作业每多打一分,我就多宽限你一天的还钱时间。
这在现实中当然不会有如此轻松的宽限条件。
索菲亚“屈服”了,但她是怎么做的?
她给每一个学生都打了最高分。

她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欺骗自己,“所有人都是最高分,意味着没有最高分”。
她“没有”做违背自己底线的事。
台版对《教训》的翻译名依旧采用了有意思的谐音梗,从“为人师表”变成了“违人师表”。
“为人师表”本意是指在人品学识方面给学生做一个榜样。

而从“为”到“违”,“违”的不是大众眼里的是非对错,而是索菲亚内心的道德高墙的轰塌。
又过了一星期,索菲亚依然还不上钱。
放债人轻描淡写说出“卖身”两个字。
这又是另一层独属于女性的困境枷锁。

欧洲有不少国家都性交易合法化,这导致许多底层女性被迫走向了“卖身”这条路。
《下海》就讲述了下岗女性借高利贷前往巴黎,为了生存,如何从一个良家妇女下海成了“站街女”的故事。
《教训》的结局却出人意料,相比于“下海”这种彻底的堕落,索菲亚最终选择了持枪抢银行来还债。

当她再次回到教室,偷钱的学生被她逮个正着。
她没有动怒,只是说了一句“把钱还回去”。
下海也好,抢银行也罢,违法犯罪的背后,藏着一双将她们一点一点蚕食干净的无形之手。
即体制的腐败和法律的不公。

索菲亚面对的放债人和银行,都可以随意提升利息而不用受到惩罚。
当她想试图报警,却发现警员和放债人蛇鼠一窝。
而普通人想要对抗成熟资本运作的不公,堪称以卵击石。
大到房地产开发商跑路的“烂尾楼”,小到电话运营商的强制消费。

维权到最后,只能落得一声自嘲苦笑。
另外,倘若说《超脱》有在批判美国的阶级固化和教育体制。
学生们有个性且叛逆,在脏话和酒精毒品中沉沦。
那《教训》里的镜头扫过,学生们一张张幼小的脸上写满了麻木。

索菲亚的苦口婆心,他们估计是一句也没听进去。
或许索菲亚在不久后就会被警方逮捕,判刑入狱。
没人知晓她的结局,和这些学生们将来的命运。
人们总说“读书的意义早就变了”。
教育像一场慢性的炎症。
学生时代服下的一剂猛药,会在成年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爆发。
结成“无所谓,不思考”的恶果。

桑拿房的女性私语 | 侦查英雄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 风华往事 | 12年级的失败
你好,种地少年 | 怪物 | 三天的休假
你也有今天 | 天气异闻录 | 狗神 | 大江大河3
非诚勿扰3 | 1月必看大片 | 漂洋过海再爱你
 插播一条重要消息:
她曾是微信上最温暖的书影音作者
拥有百万文艺青年读者
十年沉淀后开启直播
欢迎预约,温暖依旧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