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年前被裁员,投上万份简历0面试。直到把年龄改成40,拿到2个offer


时间如流水,原本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年,却逐渐变为中年危机,尤其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年龄似乎变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位43岁的资深程序员,在一次裁员中失去了工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投出了无数份简历,却鲜有回应。
处于无奈之中,他不得不采用了一些“小手段”——把自己的年龄从43岁修改为40岁。这一改变,竟然让他收到了更多的面试邀请,甚至拿到了两家公司的工作邀约。

一些人可能会对这种行为提出质疑,认为缺乏诚信。
然而,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43岁的求职者来说,如果不采用这种策略,他甚至可能连简历筛选这一关都无法通过,更别提得到面试机会或工作机会了。
在互联网这个不断进化的行业,对年轻人的偏好已成为不言而喻的事实。
企业追求高效、快速的工作节奏,往往认为年轻员工更能适应这种高压和快节奏的环境。然而,这种观念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使得中年求职者面临更多挑战。
以43岁的那位程序员为例,他的经历并非个例。
在互联网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中年专业人士往往因为年龄被无情筛选出局。
很多行业像医生、老师都是越老越吃香。在这行干的越久,经验也就越丰富,别人也就越信任你。
但到了互联网这个行业恰恰相反。业内都说“35 岁程序员还没干到管理大概率被踢出局”,资深的经验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真是令人唏嘘。
有网友总结了国内目前的现状

“35”这个数字就出现了两次。
裁员先裁 35 岁以上的,招聘也只要 35 岁以下的。
甚至有网友说,“35 岁都多了,只要 30 岁以下的”。

有企业 HR 直接现身说法,不管经验多足,也不要 35 岁以上的。

这些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互联网行业对中年求职者的态度存在着明显的偏见。
年龄成为了一个隐形的“高墙”,阻挡了许多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前进道路。
报考公务员,都只有 35 岁以下的才能报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有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中年员工能够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经验,还有对工作的深度理解和成熟稳定的工作态度。
例如,一些公司开始实施更为公平的招聘政策,通过匿名简历来消除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偏见,更多地关注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努力促进中年求职者的就业。
例如,一些地区提供职业培训和转岗服务,帮助中年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年求职者的困境。
然而,即使是这样,中年求职者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社会和企业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并重视中年人的价值,尤其是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团队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
而对于中年求职者自己而言,除了不断提升自己,更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展示出他们不可替代的价值。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