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姐再爆金句,格力蒸发132亿。“以后再也不买格力了”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言论都如悬在网上的剑,一语成谶。
特别是那些站在风口浪尖的企业领袖,他们的每句话不仅代表个人观点,还可能成为舆论的风向标。
最近,一位知名企业家董明珠大姐的明言明语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
她认为企业培养一个员工花了很多的心血,员工如果在企业中工作多年后选择跳槽,应该对公司作出一定的赔偿。

还有这句,“钱不应该是大学生的梦想”,那啥是大学生的梦想,你画的大饼吗?
出来上班打工,本质就是为了赚钱啊,不为了钱为了啥,为了奉献?

事实上,这也不是董明珠大姐第一次发表类似观点。
前不久,在一次采访中,与她同台的王自如提出了一个更极端的观点:员工上班应该付费给企业,因为企业在他们身上投入了资源和精力。
这个观点,获得了董大姐的认同和笑容。
资本家的观点,确实颠覆了我们对劳动价值的常规理解。
员工付出体力和智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种公平的交换。

但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员工为了公司业务跑前跑后,组饭局,签订单,拉客户,离职时带着满身的疾病,却还要向企业支付学习成本,这不是非常荒谬吗?
可能上面的例子不太恰当,但我理解在她的逻辑里,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是一种单向的投入,员工的产出不足以回报企业的培养。

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工作平台和成长机会,而员工则用自己的劳动和才智为企业带来效益。
这本应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但董大姐的观点似乎打破了这种平衡。
很多企业都存在竞业协议。
在离职后的多长时间内,去竞对或者同类公司,需要赔偿多少钱。
但是在竞业协议这个期间,公司也需要给予员工每个月一定的薪资。
再次回到董大姐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一方面,她似乎过于强调企业对员工的“投资”,而忽视了员工自身的价值和贡献。
另一方面,她的观点可能会导致企业文化的扭曲,使得员工感到被物化,从而降低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在现代社会,人才流动是常态。员工离职和跳槽,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机会来留住人才,而不是通过设置障碍来阻碍员工的自由流动。
当员工感到被尊重和珍视时,他们更可能成为企业忠实的拥护者。

在这个流量时代,互联网是存在记忆的。
知名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董大姐的话语也成功激起了网友的反感。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失去了民心,失去了顾客,再拿什么去占有市场呢?
最后,我们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理解,员工是其最宝贵的资产。
只有在相互尊重、共同成长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优势,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成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