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很多牛人后得出的成事心法


一、为什么工位会限制人的思想?
一个人做单一的工作就很难有全局化的思维,而成事儿是战略为先,战术为后的。
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两军对垒:
有谋略的一方会派出少量精锐部队正面对抗敌军主力,要求死战不退,哪怕全军覆没。
就是通过少量精锐的牺牲让主力完成包抄或者骑兵拦腰切入。
这就是战略为先,战术为后。
当一个人在工位上越久,做的越专业,技术越娴熟,思维越固化。
越离不开这家公司,这个技术进化通常不会很快,去别家没啥大用。
再加上另投别家还要涉及到重新融入,能否适应,人际关系,职业匹配诸多问题。
所以,人会越来越胆小,没有离开的勇气。
而资本家正是看中了你的软肋,随意拿捏你,甚至PUA你,你却觉得大家都被如此,这是正常的。
一旦你失去了正常的独立思考能力,你将无法突围,而这也正是老板乐见的。
老板甚至告诉你,没有公司你啥也不是,他有没有说错?
一开始是错的,由于你配合的很好,后来就变对了,想想很可怕。
过了35岁,你就可以毕业了,你没啥不可替代性,而资本是嗜血的,你一厢情愿老板、公司会养你一辈子。
对不起,这不是一个善良的东家和努力的长工的故事,即使是,长工的后代还是给东家的后代做长工。
年轻人上班不久可能觉得我在危言耸听。
互联网某易被曝大裁员,官方说是正常人事调整和员工流动。
我们所看见听见的往往都是冠冕堂皇的,只不过换了个说法或者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本质上只有身在漩涡中的人或者经历过的人才懂。
可是无助和悔恨并没有什么用,你以为的一身技能毫无用武之地。
这个世上除了赚钱的技能是完全可以迁移的,其它专一技能很难转移。
人最难改变和提升的不是具体的技能,再高的技能也不过是一个工具人。
而一个人有了思考的能力,赚钱的技能,其它技能都可以快速学会或者找到人填补。
那怎么才意识到陷入思维的怪圈?被工位限制了思想?
其实也不难,你只要看见人分享心得就觉得是成功学;
看见人要收费就觉得是割韭菜;
就喜欢和别人抬杠,认为自己观点都是对的,并且捍卫它;
更重要的是你的口袋完全无法匹配你的所谓的思维和能力。
那么非常可能陷入了思维的怪圈:
你觉得世界都是错的,你是对的,是世界不认可你,他人不理解你,你是独特的,清醒的。
众人皆醉我独醒,你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和你一样认为的人非常多,形成了共识,并且以这种共识为荣耀。
要知道: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可是这种共识并不能让你内心平静和真正具有安全感。
而能让你内心平静的是你拥有废墟重建的能力,随时打破自我过往的思维重组新思维的能力。
能让你觉得安全感的并不是虚无飘渺的所谓战略思维,战术动作,就是你口袋里钱够不够。
二、高手和庸人的区别?
小马宋老师说:“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过去十年来持续不断训练,让我写文案非常快,大概半小时可以写500-1000字”。
我写公号整整写了13个月,如果是为了赚那点程序化广告费根本不可能坚持每天写下来,因为整整一年大概才200块。
但训练了13个月,创作速度也很快,45-60分钟可以写1000-1500字的文章。
随意拿出一个观点或者主题就可以扩展成长文。
至于程序化广告费,一天就可以200块。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天赋,你能热爱一件事,还能坚持它,本身就是天赋,再有时间积累效应,这种天赋会急剧放大。
看起来你真的很有天赋一样。其实,不过是训练的产物罢了。
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天赋,因为没有耐心在一件看起来很久没有正面积极反馈的需要主动的事情上坚持那么久。
于是,很轻易地说:“我不是那块料,我没有那个天赋啊。”
这就是庸人和高手的区别。
三、从成汉帝国灭国之溃败,说说个人如何决胜对垒?
晋帝国桓温远征军发动攻灭成汉帝国之战。
有人建议应分为两军,两路并进,用以分散成汉兵团的力量。
袁乔警告说:“我们一支孤军,在万里之外,深入敌人国土作战,胜利则大功建立,失败则全军覆没,没有人可以活命。
自应集中在一起,争取一次会战中的捷报。如果分成两路,万一有一路失利,大事就不可挽救。
不如全军同进,抛弃锅碗瓢盆等煮饭用具,每人身带三天干粮,表示有去无回的决心,胜利才能到手!”桓温采纳。
桓温一直向前推进,遇到成汉镇南将军李权,桓温即行攻击,三战三捷,成汉士卒溃散,逃回首都成都。
成汉前将军昝坚原本对决桓温,得到消息说:桓温走的是另外一条路,遂撤返首都成都。
等到追及,桓温远征军已在距成都十华里的十里陌进入阵地。昝坚军队大为恐怖,一哄而散。
成汉帝国皇帝李势调动残余部队,对桓温发动猛烈反攻。
桓温运征军前锋失利,军事参议官龚护战死,流箭落到恒温骑的马头之前。
军心震恐,打算撤退。桓温下令敲锣收兵,而惊慌过度的传令官却擂起战鼓进攻。
袁乔拔出佩剑督战,奋不顾身,粉碎成汉帝国最后抵抗。
桓温乘胜追击、直到成都,纵火焚毁城门。成汉官民惊惶震骇,丧失斗志。李势在夜色掩护下逃走。
后呈递降书,李势不久,用车辆载着空棺,双手绑在背后,亲自到晋帝国远征军大营营门投降。
桓温解开他的绳索焚烧空棺,送李势跟皇族到首都建康,此战成汉帝国灭亡。
启发:读到此处,真是说成汉帝国国运不在,看起来败的偶然,其实必然。
1.任何对决应该利用好自己优势。
成汉将军没有利用巴蜀险要地形以逸待劳,伏击晋军,而是也跋涉出军要和晋军对决,败亡迹象已现。
怎料晋军并没有按理出牌,绕道直接进攻首都,这就是擒贼先擒王。
2.晋军舍短扬长。
原本长途跋涉就不能分兵,应集中兵力攻击一处,桓温充分领略到这一点,只带三天干粮,快速前进。
这种战术在处于劣势的我军对垒国军被利用的淋漓尽致,最终扭转局面,取得胜利。
对于个人而言,做十件事不如专注一件事。
且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分散精力或者训练短处,所谓“一桶水取决于最短的短板”,并不是。
3.战场随机应变,战机稍瞬即逝,一个高明的将领应该能够捕捉战机。
成汉帝国皇帝李势困兽犹斗,不死即生,所以拼命对决桓温,桓温失利,立刻鸣金收兵。
谁知道混乱之时,传令兵紧张过度,擂鼓进军,部下袁乔奋勇直前,拼意志和命运。
因为之前他就说过,孤军深入要么成要么亡。
局势开始扭转,主将桓温立刻全线进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终于攻破成汉帝国首都成都。
战场特别之处在于军心,如果军心一散原本再多士兵,再优先的形势也会崩溃,所以以弱胜强的案例太多。
战场就是千军易求,一将难得。
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有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