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的几个表现


一、一个人成熟的几个表现
1.话少了。
因为精力有限,能量守恒,说多了就做事少,做事少,就赚不到钱。
说话不划算,值得说的人和事儿很少。
2.有钱了。
如果你连钱都赚不到,很难成熟,因为钱这个工具有没有,会不会用,是考验你是否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
3.不抬杠。
只有傻子蠢货才抬杠,去证明别人错了,因为别人错了并不代表你对,即使你对了,也没有什么用。
聪明的人会不断通过成事儿去验证自己的预想,达成渴望、欲望,这个才最重要。
4.变冷漠。
冷漠不是对人对世界失望,恰好相反,对值得的人包容、热爱,对世界充满希望。
你周围的人和事,90%以上和你无关,你做好重要的10%就可以让你变得很智慧,生活很美好。
5.不抱怨
如果抱怨就能解决事儿,能成功,那么这个世上到处都是成功者。
不抱怨的人极少,不信,你仔细看看周围的人。
成熟的人不抱怨,只会凝神聚气去解决问题,通过挑战获得成就感。
6.很平静
情绪上很少大起大落,学会了表达情绪,而不是歇斯底里的情绪化的表达。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如果孙策没有被刺杀,东吴就没有孙权什么事儿了,敌方兵临城下了,孙策还一边布置防御一边宴会当地豪族。
“如果我一听到消息就让各位躲避,各位慌乱中不择路,就永远留在城外了。”孙策平静地说。
7.不急躁
一蹴而就也许是极少高智商有天赋的人能做到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个世上不公平的太多了,除了一天24小时都是一样的。
利用好每一天,成大事儿,一年不行就2年,再不行,3年,还不行5年8年,几乎没有做不成的事儿。
8.不拯救
一旦你要拯救别人,很容易背负别人的命运,比如,穷人,你想救穷人,一开始会感激感谢,习惯后悔会变贪婪和自然。
明星孙俪救助学生的事儿还记得么?你这么有钱,我现在要的只是高档手机,将来我要豪车别墅你都得给我买,这就是穷人真实想法。
二、《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
1.周瑜没有打黄盖,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演义。
周瑜没有打黄盖。而是让黄盖诈降。黄盖写信诈降,投奔时火烧曹操船队,蔓延到了陆地上军营,然后,周瑜再接着攻击,曹操大败。
2.华容道,没有关羽啥事。华容道泥泞不堪,曹操让老弱病残兵背草铺路,因为逃亡甚急,这些兵和野草一起被人马践踏,死亡无数。
3.没有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周瑜和刘备对接,并没有诸葛亮啥事儿,限期诸葛亮造出10万支箭也是演义。
4.关羽曹操80万大军。
曹操也就15万左右,加上刘表儿子刘琮投降军心不稳的8万人,一共就23万,况且曹操军队已经疲惫,刘琮降军军心不稳。
更对曹操糟糕的是,军队感染瘟疫,不要说过去,就是现在也够受的,本市三年大疫期间有一年光核酸就200次,喉咙都捅肿了。
扯远了,拉回来。
赤壁之战,死亡一半,大概12万人,三国时代,想活下来,不容易,就连孙权也时不时屠城一下,最喜欢屠城的是曹操。
5.刘备和孙权赤壁之战究竟多少兵力?
刘备也就一万,刘表大儿子刘琦一万,共两万,周瑜也就三万,总五万对23万,以少胜多,无疑的。
6.鲁肃,不是窝囊废。
曹操写信给孙权,说要和孙权赤壁一起狩猎玩玩,他有80万大军。
孙策托孤弟重臣张昭,东吴头号大臣要投降,其它人也吓惨了也都要投降只有鲁肃和周瑜坚决不投降。
后来三国鼎立形势确立,张昭原本极其受重用,这事以后他就时不时被孙权拿投降说事,也憋屈的很。
鲁肃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是朋友,因而和诸葛亮也成了朋友,赤壁之战是鲁肃是总参谋长,可见,不是草包。
诸葛亮弟弟诸葛瞻在曹魏任职,深受曹操和曹丕信任,只是演义中司马懿名头太响,好像没其他人什么事儿,实际上诸葛瞻也是厉害角色。
诸葛三兄弟三个不同阵营,主上都各自非常信任,和我们现代人的看人视角还是很不一样的。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讲了很多智慧的运用,并没有多少阴暗的谋算,这个和《三国演义》还是很不一样的。
现在发生的一切,在很多很多年以后也会成为历史,在三国争霸时,他们也说起公元前7世纪的事情,那时也是历史的历史。
7.刘表大儿子刘琦把诸葛亮骗到高楼上抽掉梯子让他下不来?这个是真的。
刘表大儿子刘琦原本应该继位身份,被刘表后妻蔡和她老弟蔡瑁不停诋毁,因为蔡生了儿子刘琮,想让次子继位。
刘琦知道诸葛亮是聪明的人,请教现在他该怎么办?刘表对他越来越冷淡,他形势越来越危急?
诸葛亮这时总是不亮,很沉默,一字不发。刘琦邀请他一起登楼赏景,然后命人抽走梯子,只剩下他俩。
再问。
诸葛亮只说了一句话,刘琦就通了。什么话:“你还记得公元前7世纪的历史,姬申生和重耳的故事吗?”
900年前左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也是这样情况,大儿子申生和弟弟重耳都威胁到了晋献公后老婆小儿子的地位,申生没有跑,被搞死了,重耳跑了,活命了,后来还回晋国继承了王位。
刘琦听懂了,要求调任外地,不但保住性命,后来还和刘备、孙权参与了赤壁之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甚至《毛泽东选集》中提到的运动战、游击战、以弱胜强等战术,包括战略思想,在《资治通鉴》中都极其相似,主席肯定读过。
一本好书,真是读起来爱不释手,原本白天健身全身酸痛早点睡的,一看书放不下,赶快写下来,加深记忆。
如果你看书,能输出,那起码初步掌握,能够实际灵活运用,取得预想的效果,那真是读懂了。
不过脑子的读书,读了一千本也毫无意义。
所以,我推荐你看《资治通鉴》,哪怕是白话版的,也不要读《三国演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