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如何和儿女们搞好关系?



老年人与子女关系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绕不开的话题,除非丁克。有的人已经老了,有的人将来会老。以下是站在一个年轻人的角度的一点观察。
一,明事理,思想上想得通。
1,两代人在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涉及到方方面面。比方说在用钱上,老一辈比较节俭,小一辈可能大手大脚一些;比方说在教育问题上,老一辈喜欢惯着宠着孙子辈,小一辈的更喜欢培养下一代独立的习惯等。在涉及到这种可能发生冲突的问题上,最好以儿女们的方式为准,不要拿自己的经验和方式来要求。
2,在养老问题上,一定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子女给父母养老,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可能要泼冷水,很多子女在父母的养老问题上,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们可能连自己的小家都尚且照顾不周,不啃老已经算是不错了。所以,这也是很多中国父母的悲哀,一辈子全部为子女奉献,等动不了的那一天,子女无法顾及自己。
所以,父母要提早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主要是在金钱上,因为指望儿女很可能指望不上。自己有能力为自己养老时,这是底气,如果再加上儿女孝顺,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如果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女身上,儿女有压力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受埋怨、受气的时候。
3,不服老可以,别倚老卖老。
年轻人不喜欢老年人说教,不喜欢老年人把旧黄历翻了又翻,不喜欢老年人说想当年如何如何。所以,父母慎说,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年轻人走过的路还多。也许真的是正确的,但子女可能是真的听不进去。
二,知进退,距离上有远近。
1,不要认为子女永远长不大,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些父母喜欢安排好子女的一切,但子女却不一定感恩,反而抱怨他们的种种不是。儿女们长大了,就不能一直还捂着。儿女,该受的苦得自己受,该吃的亏得自己吃。这样,才能才能得到成长。
可有些父母偏不这么认为,宁愿儿女少受点罪,少吃点儿亏。在学业上、婚恋上、工作上,替他们安排好一切,子女如果都顺着你的意也就罢了,可偏偏不尽然。事实上,子女反叛,与父母闹矛盾的很多。至少,电视剧都是这样演的,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这就叫父母在某些方面,不知进退了。
2,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住在一起。
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很多都是住在一起造成的。父母、儿女、孙辈,三代人长时间处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观念的不同,造成各种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与其这样,不如分开住为好。
聪明的父母,很早就会让子女搬出去住,这样大家各自安好。并且,子女很早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有一些父母,硬要住在一起,找罪受。有人说,自己没有条件去买一套房,我想说,可以租房的。这是父母,在空间距离上知进退。
3,有的事情参与,有的事情莫掺和。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是他们各自小家庭的核心,他们的很多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做决定,做父母的尽量不要参与,除非他们主动求助。这是父母在具体事务上知进退。

三,多包容,心态上放平衡。
1,付出有技巧,事后少计较。
有的父母付出之后喜欢溜嘴,喜欢秋后算账,结果儿女心里有意见,做得好,没落好,真真不值得。有的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尤其是针对子女多的,导致一方欢喜,一方埋怨,结果也没落好。
2,子女有子女的难处,现在年轻人压力大。
现在年轻人,生活成本高,没有压力的很少。如果老了,还能发出余热,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一下子女,子女也会很感激的。但是,我不认为,子女成年后,父母有无条件帮助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四,做自己,享受余生生活。
1,不要把情感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
老了之后,也要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要把时间、精力、感情,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老了之后的生活,也是可以非常丰富多彩的。跟我一起学车的一位学员说过,她不是黏她的母亲,而是她的母亲黏她,这位女学员30岁上下。与子女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比较好呢?就是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又有那种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
2,关键是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
老了之后,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这是重中之重。多吃清淡多锻炼,少吃油盐少生气。自己健康,自己活得有精气神,子女也放心。如果经常生病,做子女的要请假,要陪护,当父母的自己受罪,儿女也耽误功夫,虽然说是应该的。
3,老伴、老家、老友,才是自己的重心。
老了,牵着老伴的手去看星星,把老家里种些花花草草,和三五个好友打打牌,享受一下含饴弄孙之乐。你自己开心,子女也开心。
往期文章:
怎样做一个让人感觉不好惹的人?
一个人不能发财的原因有哪些?
关注@石小柴
及时查看更多文章
 ↓ ↓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