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题图: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不会,在我们没有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孟晚舟事件没发生的时候,我们公司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惰怠,大家的口袋都有钱了,不服从分配,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是危险状态了。现在我们公司全体振奋,战斗力在蒸蒸日上,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应该是在最佳状态了。”
第一段话是2000年的时候,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写的原文。但在当时的财年,华为的销售额为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但是这个时候任正非却在谈华为的危机和失败,并说华为的太平时间太长,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要知道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任正非还谈到危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而磨难是一笔财富,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走正确的道路。
第二段话是任正非在5月21日接受《面对面》采访时的一段原话。此时的背景是,美国政府为了在全球进行5G的竞争,不惜联合其他欧盟国家对华为进行打压。外界都认为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任正非却说这是最佳状态。细细看来,这只不过是居安思危的另外一种表述罢了。
前后跨越近20年。在一片欢呼声中,任正非看到的是危险;而在各种担忧声中,任正非表现出的却是无所畏惧。前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任正非这种一直以来的危机意识,才有海思芯片和鸿蒙系统的备胎,才有如今不惧美国打压的底气。
2000年,大家都认为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任正非说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这是任正非面对心中危机开出的药方,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展开危机大讨论,改进,进一步改进,提高人均效益,这样做了,也许我们就能不死。再看看如今的华为,已然崛起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企业。
还有另外一位享誉全球的企业家,他的名字叫李嘉诚。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每天思考的尽是失败,尽是企业有什么危机。他说在年岁好的光景要想着年岁不好的光景。因为年岁不好的光景总有一天会到来。
现在,也让我们来一场广泛的危机大讨论。这场危机大讨论只与我们自身相关。国家的事情由国家去管,由党去管。我们只要遵纪守法,跟着党的步伐走就可以了。
想想你自身有什么危机?想想你的家庭有什么危机?想想你的企业有什么危机?
如果这些危机真的出现了,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去面对吗?你对这些危机做了防范措施吗?做了准备吗?留了备胎吗?请把这些危机印到脑子里,请找出应对这些危机的办法,并在光景好的日子里去防范去准备。
泰坦尼克号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最终却沉入大西洋。如果船长还有船员,有这种危机意识,泰坦尼克号还会沉入海底吗?
  — THE END —
推荐文章:
因何原因,你留在一座城市?
| 石小柴 |

读书 读人 读事 读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的点赞、留言、分享、打赏是
对原创写作者最大的
支持
么么哒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