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pexels.com/基于CCO协议
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扑面而来。疫情之下,人生百态。然而,不管疫情的冬天多么漫长,百花的春天总会如约而至。向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社区干群、志愿者表达敬意。
灾难是试金石。好的年代,人们所做的努力,一是为追求幸福,二是为避免灾痛。一场灾难考验的是过往的准备,考验的是快速反应能力,考验的是能否汲取教训。
在经济上,企业的停工停产对疫情的防控是有效的和必须的,但对其本身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灾难让过往的短板和不足暴露无遗,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好在国家能集全国之力,迅速反应。而企业呢?如果现金流充足,抗风险能力就高;现金流不足,就要遭受阵痛甚至倒闭。可以说,现金流是一家企业的命门。一家企业如果能准备三个月的现金流,它能很好的活下去。如果能准备一年的现金流,疫情的影响只是凌波一闪。
另外,一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行是相当复杂的。就拿线上经济来说,一件商品要到达一名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商品源头提供者,各级分销,渠道平台,物流之间的通力协作才能达到。这中间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商品到不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买不到他想要的商品。因为停产歇业,商品源头提供者无法正常生产,导致许多商品紧缺;又因为全国到处交通管制,快递和物流行业无法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既存在着协作,也存在着较量。拿电商和外卖来讲,商品的供应者和恰好有需求的消费者之间并没有一条直线可达。这之间需要平台和物流作为销售和运送渠道。商品的实际成本在源头供应商那里产生,商品的销售价在最终的消费者手中产生。这中间的利润实际上被生产商、分销商、销售平台、物流以各种方式层层分配。这中间,到底谁拿多少利润,各方都在进行着较量和角逐。就看谁的份量重,谁的话语权大。就目前来看,平台作为达成销售的关键一环,话语权较大,基本是规则的制定者。要么听从它的规则,要么离开。然而各方都有根据自己利益的切实权衡。
一家企业或者一个集团,对它方的依赖如果越大,受到的牵制就会越大。如果它有自己从产品到销售的一切网络,它的自主性就更强。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啊!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然而经济的分工协作无处不在,这又是另一个方面啊!一切经济主体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权衡。
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利润来自于交易的达成,产生于最终的用户,但却会被促成交易的各方层层分配。各经济主体根据各自情况权衡是更依赖于他人还是紧靠自身。这是对前文的总结。
新冠疫情的结束是必然的,当结束之后,能得到什么是更重要的。再次向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社区干群、志愿者表达敬意。外围的人员,最多只是喊喊口号,做了配合,而你们真正是一群守护神,是一群可爱的人!
— THE END —
推荐文章:
我的四自由理论(二)
| 石小柴 |
读书 读人 读事 读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的点赞、留言、分享、打赏是
对原创写作者最大的
支持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