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pixabay.com/题图基于CCO协议
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活着只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游戏罢了。我说这话,不是因为心中生出空虚悲观,一是因为这些年,有过几起儿时的小伙伴、身边亲人、同学因出车祸、疾病、自杀而相继离世的经历,二是在医院里总能看到人满为患的场景。我对死亡的感知也是近些年才有的,小时候大人总是在我们面前避讳说死亡的话题;在历史书中,也总能看到皇帝为了不死而找长生不老的药方。
我在社会中,也听到几种主要论调。生命有限,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一种论调是享乐思想,吃喝玩乐,只管享受当下。还有一种论调是,不该如此虚度年华,要奋勇前进,有所作为,人过留声雁过留痕。还有另外一种,顺其自然,生老病死,干脆不去想它。每个个体都有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成见,有他们对万事万物深浅不同的认知,也由此演变出他们认为的生命该如何存在的方式。去评价哪一种方式是好是坏,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毋庸置疑,我们每天在追求物质上的丰腴,房子、车子、票子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在拉着我们向前狂奔,如滚滚洪流裹挟着我们一路向前,由此,我们很小有闲暇去想想生命这场向死而生的游戏该到底该如何来玩。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死,我们根本不会关心。能引起我们心灵震动的,引起我们唏嘘不已的,引起我们泪流满面的,引起我们伤心欲绝的,无非是在感情上跟我们关系有远及近的人。这个时候,我们会想一想,他是一个多么良善的人,他是影响我的人,我要永远的失去他了。日子在流逝,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或者。虽从此阴阳两隔,那些在情感上与我们有牵连的人,在往后的祭祀当中,在众人的谈论中,在某一个旧物引起的遐想中,我们还能记起他。而那些与我们情感上关联不大的人,只怕连某些记忆也烟消云散,随风而去了。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经历着出生、成长、壮年、衰老、死亡,偶尔某些意外会提早结束这种倒抛物线的轨迹。死亡不必着急,它迟早会来,对于那些绝望到自杀的人,这句话也学很关键。个体的生命总归有限,我们头脑虽然不会总是去想这些问题,但它终归是个事实。想到出生由不得自己,死亡又有不可避免的,我们能把握的就是活着的这段时间。我们总归要活的通透一些,总该基于自己的价值,把活着的这场游戏玩好。至于这场游戏到底该怎么玩,也只能是你自己去探索了。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同学,他因癌症在前不久去世。他32岁,风华正茂,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 THE END —
推荐文章:
度过从0到1的阶段
假如你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 石小柴 |

读书 读人 读事 读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的点赞、留言、分享、打赏是
对原创写作者最大的
支持
么么哒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