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家元旦怎么过的?是不是也被各地文旅局的疯狂营销给刷屏了?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有趣的故事
从哈尔滨的“东北大暖男”到香港购物的狂潮,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旅游盛宴的神秘面纱!
哈尔滨引领旅游热潮:故事从哈尔滨开始,这座城市可谓是元旦期间的一匹黑马。他们通过打造一个“东北大暖男”的形象,成功吸引了南方小伙伴们的目光。
结果,整个元旦假期,他们居然收入了60多亿的旅游营收!这是何等的牛啊,小编在家里蹲着都感觉自己亲身经历了一场北国风光。
各省联动营销:然而,故事的发展远远没有结束。接下来,各省文旅局居然联动起来了
就像开了挂一样。广西送上了小砂糖橘,河南贡献了小豫米,四川拿出了小熊猫,山东不甘示弱,献上了小葱白。各省的文旅局们不仅在向哈尔滨示好
还聪明地宣传自家的招牌,比如特产互赠、游学团交换等,真是花样百出,每个省市都在这场狂欢中吃到了红利。
香港旅游业面临挑战:然而,故事的剧情并没有一直保持欢快的节奏。走到了香港,可谓是别有一番滋味。
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仅为3400万人次,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曾几何时,香港购物是内地家庭非常时髦的一种旅游方式”。
香港居民“疯狂”往内地购物:香港人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内地人不再纷纷踏上香港的土地,他们居然选择往内地跑!
不是为了打孩子方便,而是为了追求更实惠的购物体验。据说,他们甚至开设了“深圳山姆一日游”的专线,但山姆并不是景点,而是个超市。
这让小编不禁感叹,为了买便宜货,这群香港小伙伴也是拼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去香港旅游的旅客都会选择晚上回深圳酒店住,香港的高物价、高消费始终让旅客望而却步.
香港面临困境:然而,香港虽然是国际大都市,但是对于去香港的内地旅客,他们都是带着歧视和偏见的,这也是让很多内地旅客不愿意去香港的原因之一。
外地人不来,自己人却往外跑,零售业遭受双重打击。香港的相关部门提出了扩大自由行城市白名单的政策建议,试图在这场困境中找到一线生机。
然而,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纸面的政策条文并不能解决香港问题的根本。呼吁香港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
不仅仅是在政策层面努力,更要提升服务态度,让游客在香港能够感受到更好的服务。而且,香港有强大的金融优势
为何不善用这一优势呢?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吸引更多内地年轻人,形成互利互惠的局面。
故事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反思这个时代,旅游热潮背后的背景是什么?是各地城市的巧妙营销,还是每个人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或者,正如香港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们是否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改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过去的辉煌?
让我们在这个独特的时刻,思考着旅游的本质,以及如何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