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性色变,他们根本分不清什么是性欲、什么是性爱



我爱人类,但我讨厌人。——埃德娜· 圣文森特· 米莱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那篇文章的热度不减,评论区依然很热闹,我只能不断的取消老评论的精华、让新评论出来。骂我的人基本上类型都差不多了:他们觉得性和爱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睡了就要负责一辈子。
我其实是认可他们这种表达的,但我对他们没有信心——也就是说,他们嘴上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现实里根本做不到,我不信他们这些人各个都是那个例外。
作为一个38岁的老男人,我可以说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各种年龄的人、各种层级的人。我也一直渴望遇到一个童话般的王子,让我改观一下,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从辛苦赚钱养家的外卖小哥、到几十亿身价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中间各行各业的小老板、中层管理、普通员工,无一例外。我的每一次期望、最后都变成了失望。
这里面的失望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也期望自己成为那种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的——一辈子只守着一个人,但我发现我办不到。成长的路上,我也完成了一次次的蜕变,如今才算基本自洽——接受了真实的自己,总的来说还是对他人有益、有一定奉献精神、有爱心的一个人,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黑暗面。
回到正题,我先谈谈性欲是什么。我之前分享过很多学术观点,粗糙地总结就是,多巴胺驱使下的一种生理欲望。而多巴胺的核心就是——新鲜感。也就是说,性欲会让一个人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目标,这也是这个时代为何感情快餐化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个时代,物质程度太发达了、信息获取效率太高了。
以前的人们,活在一个极小的世界里,眼里能看到的人很有限,新鲜感就被空间给限制住了。而现在,各种app将全世界的人都拉到了一起,新鲜感可以永无止境地获取。
被多巴胺驱使的性欲,促使着人们不断去更换新的目标,如果陷入到多巴胺的恶性循环中,到最后你会发现,在你发生关系的那一刹那,就满足了,在这个人身上就很难再能满足自己;甚至可能到最后,你的目标,口头上答应你可以,就已经满足了。
因为多巴胺的目标,永远在远方;在获得的一刹那,它就马上丧失了。
所以,我一直强调人们要更多关注性爱的过程体验。多巴胺要的只是一个结果,在获得瞬间就结束了;而内啡肽等这些当下因子,则更注重过程体验,在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愉悦。说得更直白一点,沉迷多巴胺的人,很可能在进入的那一下就结束了、之后就没什么感觉了;而注重内啡肽等当下因子的人,整个性爱过程都是非常愉悦的。
如果分析我自己的话,我估计大概多巴胺对我的影响有30%、当下因子有70%。这时候我就会很好奇,那些评论里教我做人、喊着有了性爱关系、就要对对方负责一辈子的人,他们在现实里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应该还是处男——因为非处不娶。那么,在他们有了一次性经历之后,他们如何保证自己不是陷入多巴胺的恶性循环里去?难道他们都已经肉身成佛、肉身成圣了?
这与我观察到的社会现实严重不符,圣人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如果谁可以像我一样在谈恋爱的时候,享受二人世界、对别的异性不再有什么想法,都已经是罕见的存在了;很多人是处在对异性还会有想法、但可以克制自己的行为而不逾矩,这已经是比较优秀的、克己的存在了;更多的人,其实是行为上也管不住,用谎言来掩饰。而且,这无关性别,男女都一样。而评论里很多男性对女性的认知,真的还停留在古代、导致对女性的要求也还停在古代,这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当然,他们眼里的古代应该是清朝,而不是大唐。
好像有一点跑题,这篇就这样吧,有点写不动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