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也救不了四大天坑”,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宿舍6人,毕业3年后现状



    本期分享人,2020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讲述了他们宿舍6人,毕业3年后的现状。看完之后,不禁想感叹一句:双一流,也救不了四大天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室友A,性格热情开朗,在校期间一直在做兼职,寒暑假时也会去做家教,还利用课余时间考了教师资格证。后来,转到了食品安全专业,对于未来的规划也很明确,就是要考公务员。大四那年,顺利选调回到老家,月薪6000左右。
    室友B,很活泼的一个人,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想趁年轻多赚点钱,年纪大的时候可以轻松一点。于是在学校时,奋发图强地转到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应聘去了广发银行,成了一名“码农”,年薪15万左右。
    室友C,脸上写满故事的一个人,比我们大7岁。本来在德国留学,结果中介跑路,无法拿到毕业证,只好回国参加高考,考进了我们学校。然后,又从生物工程转到了食品加工专业。目前,在一家复读机构做教师,月薪6500左右。
    室友D,性格比较内向,爱好摄影。成绩不太好,挂科也比较多,差点被退学。大学期间,跟我们玩得比较少,后面转到了公共管理专业。毕业后,基本上就断联了。
    室友E,大学期间入了王者荣耀的坑,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开始接代练,但顶多也就赚个奶茶钱。而代价,就是挂了好几科,不过好在最后,还是顺利毕业了。大学期间考了教师资格证,目前在教育机构任职,月薪7000左右。
    最后是我(分享人),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因为玩游戏比较多,也挂了挺多科,不过运气比较好,碰到了额外考试,最后还是顺利拿到了毕业证。毕业后,先是去了一家知名醋厂做管培生,后来因为薪资和休息问题离职。然后回到老家太原,在一家食品生产、加工、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公司,担任储备经理,周末单休,月薪5000左右。
    分享人感悟:我们班里一开始有30个人,转专业后剩下了20个,其中8个考研上岸,4个在教育机构任职,1个在医药公司做血液病相关研究,1个跟着导师做生物垃圾处理,其余6个,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打工人。总体来说,除了考研的几个,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少之又少。
    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如果是基因研究类方向,考研、读博,然后坚持科研是最好的出路。如果是食品类方向,其实找工作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难,甚至可以说挺好找的。因为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对于微生物和菌群的了解非常少,基本纯靠经验进行生产。他们也很迫切地希望,能招来高水平的大学生,让生产更加科学化。但因为薪资不高,而且大部分时间需要待在工厂里,车间的机器不停,员工就要一直陪着。活多钱少没社交,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当然,养活自己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想拿到高薪,基本上不太可能。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