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壁画《大洪水》—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画!
大难临头时,恐慌的人们赤身裸体,扶老携幼,丈夫背着妻子和孩子,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为苟延性命而苦苦挣扎。绿色、蓝紫色和粉红色等强烈的色彩反差,增强了大难临头的气氛。
看着这些由于受磨难而表情沉重的人物艰难行进,我们几乎能听到天崩地裂,狂风摇撼树枝时的阵阵呼啸声,上帝在发怒了,谁也无能为力!
画家强调的是一种互助精神,而不在渲染供水的根源。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创作的《马利港洪水中的小舟》,画家没有描绘泛滥的洪水,也没有描绘洪水泛滥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表现无情的天灾,而是展现了灾难之后的诗意!远处一叶小舟,是希望的小船,是诺亚方舟!
而法国画家Fernand Le Quesne的《洪水》,则充满了大胆而浪漫的想象力。他想到的是美女如云,在汹涌澎湃的洪水中挣扎,拼命地抓住石头和树根,不让无情的水冲走!
让观者看来,简直不是在描绘千钧一发的逃难,而是利用奔腾不息的河流,突出美女们洁白无瑕光滑细腻的肌肤,千姿百态的形体美!
不同的画家,对洪水的描绘大相径庭,你更喜欢哪一幅呢,是直击现场的惨烈,还是绕开灾难,歌颂希望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