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厉害的人总是独行侠,经过二十多年职场摸爬滚打,终于体会这句话的含意了。
笔者曾经合过群,打牌,喝酒尽管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讨好型人格改不掉,赢了从没当回事,别人给钱,笑笑说算了,玩嘛,哥开心就好,输了从不赊欠。
人到中年,终于悟出来,特立独行并不是像鸡汤里说的那样,什么强大的内心,跟自己独处是最愉快的之类的鬼话。
当然这些也有一定道理,但只是表面的现象。
真相是,优秀的人,并不是不合群,而是不合那种无法给他带来利益的群。
真正厉害的行为就是古语说的静若处女,动如脱兔,他们的每个动作都围绕着利益最大化,没有利益就如草窝里的兔子一样趴在那里不动。
等到他碰到那种能让自己获利的群,他会把所有的热情和能量押在上面,拼命去合群,去融入。
你以为人家不合群,高冷,其实是对方只是不合你的群而已。
以前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身价不菲的老总喜欢听一些成功学课程,后来看到一些文章评论这些现象,老板们不是人傻钱多,而是去和优秀的人合群,去扎堆。
原来富人们也有抱团取暖的说法。
笔者也有幸接触过一些老板,他们做事其实并不钻牛角尖,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赚钱。
他们愿意大胆尝试,发现不对路子会立马止损。
例如有个老板资产千万,一次饭局上认识一个炒股高手,变成朋友,高手很热心,老板也很爽快,投了20万进去,赢了五五分,亏了不计较。
结果是老板的20万毛也没捞着,但这个老板从来也不关心炒股,他只坚信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还有个老板做农畜产品倒卖,每年就春夏会忙,其余闲暇时间也承包工程亏了本,商场卖电子产品也很快倒闭,但基本盘农产品倒卖主业做了几十年,一直在盈利。
还有很多老板,就不一一举例了。
这些老板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自己的根据地,在基本盘稳定的原则下,四处寻找赚钱机会,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在外行人看来,就是瞎折腾,肯定以后会亏的裤衩子都穿不上,然而每个老板都谦虚低调说他很难,普罗大众们也就信了。
可大家不想一想,老板们很难,为什么不去找个千把块的工作干?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嘴巴说的不可信,两条腿却不会骗人。
很多成功学专家鼓吹人际关系、权谋情商,于是草根们乎投入大量时间去研究、实践。
而商场的老板都知道,这些毛用都没有,在他们的头脑里,天然地植入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的观念。
于是他们的所有行为,就两个目的:赚更多的钱+拥有良好的情绪。
做自媒体两年多,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手机响个不停,当笔者吃不消要求有偿时,瞬间寂静了下来。
由于长期失眠焦虑,也加入过一些些情感类的群,满屏都是老板不是东西,同事不是好鸟的话题,病没有减轻反而更严重了。
于是那些群都退了,其他群体,咨询的,就用钱来护驾。
终于认识到到,钱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
群写公号文章有人骂我忽悠割韭菜,有人说我纸上谈兵。
觉得笔者忽悠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即可,觉得纸上谈兵的,继续研究你的领域就好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冯小刚有部电影,《芳华》,里边有个叫刘峰的,折射多少人?
活到老了,才明白过来,刘峰没错,也有错。
错就错在这个人被人用,成本无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