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人身自由,建议暂缓要孩子


       朋友们,请把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
       今天有两个年轻人的对话引起我的思考:
       甲:活的好累,看不到希望,不想生孩子了。
       乙:不生孩子更是晚景凄凉。
       
    对话中的甲青年显然目前生活和工作状况很无奈,因此会说出这一番话。
     青年乙就分为两种情况了:
     1.财务自由人身自由,可以腾出手来照顾家庭,生活就以家庭为主了。
      2.和甲青年一个阶层,只是是传统思想作祟,养儿防老代代相传的产物。
      我的观点:
       1.如果生小孩是为了自己那几年晚景,那就是自私了。
       著名作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怨女》中,有这一段话:“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张爱玲74岁在美国去世,一生三段婚姻,未留下后代,小说《怨女》中的那段论述,也许正是她真实的想法吧。
     2.事业未稳定下来,要小孩是不明智的决定。
     这里的事业稳定,指的是赚钱的能力。
      仔细观察社会,会发现有的年轻人不敢要小孩,但会赚钱的人大多都是二胎三胎,是什么原因?
     生二胎三胎的人有钱呗,没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养一个小孩需要的成本,有人算过一笔账,城里把一个小孩养到成人,都需要百万朝上了。

       因此,如果没有稳定的赚钱能力,是没有资格要小孩的,当然,不负责任的,指望小孩飞黄腾达另说,本文不做讨论。
     3.普通草根怎样实现财务自由人身自由?
     还是老调重弹,读书考证做买卖。
     普通人被父母激的,也只有学习能力强些这个优势了,如果读的专业好,本领又过硬,有个社会需求的硬技能,如医学,法学(有人大学期间就过司法考试了)等等,大学毕业出来就是医生,律师,自然开启了赚钱模式。
     考证后跟着行业走,行业涨,自然身价跟着涨,客户积累的差不多了和老板合伙也可以,创业自然也不在话下。
     我觉得要想生小孩,做买卖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作为孩子父亲,我发现上班族的孩子很卷,而做生意的父母激娃的少一些。
      我家楼上就是个做买卖的,从修表开始,做到县城最大的电器批发代理商。
       我是看着他家两个孩子长大的,老大是个女儿,父母不怎么管,孩子野蛮成长,是班里学霸,考上大学了。
       老二是个男孩,父母盯得紧,无奈小家伙就是不随父母愿,不爱学习,但似乎遗传了父母做生意的潜质,七八岁就开始帮店里跑街,指挥工人卸货,完全不像个孩子,小学没读完,父母就没让他再上学了,父母做生意图个啥?还不是为了孩子,这个男孩自然也就是父母的接班人。
       因此,要想让后代活的不像前辈这么苦,唯有自己实现财务自由,并把赚钱的生意经传给下一代才是正途。
      而且培养下一代赚钱的方法,往往比自身积累财富更重要。
       因为创业容易守业难,不培养下一代赚钱的能力,即使给座金山,不但子女享用不了,反而害了他们。
      例如李鸿章和盛宣怀的后代就沦为了要饭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都还记得智囊的一段话:“曹真一世称雄,三个儿子竟如蠢猪笨牛”。

      家族兴旺,在于创业,家族衰落,在于贪图安逸稳定。
      人分成三六九等,最高层的人,能够充分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供应,然后随着层次的递减,供应就开始减少了;最低层次的人,通常他们接受的物质能量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活,而精神供应几乎是零,本人曾经就活在这个层面里!
     人们往往追求最高层,这无可厚非,然而,最高层也最危险,因为只有两个极端,如曹真,能生六个儿子,而到了下一代曹爽,被人一把撸完。
     考证,做买卖,普通人唯一的生存之道。
      考一个证就够了,搞技术的不如做买卖的,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准则。
      因为搞技术的是打工,狡兔死走狗烹是避免不了的,如汉代韩姓,英布,彭越。
     甚至死在狡兔之前,如龙且,曹无伤,纪信等等。
      而做买卖的才能长久,如灌婴,樊哙等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