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这个词,笔者记得最早出现在我国台湾同胞陈安之所讲的,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需要知识+人脉。
陈安之讲的没有错,那个年代我有个朋友,就是听陈安之着了魔,辞去教师工作开始创业,吃了几年苦头,终于有所成就。
知识+人脉,即一个人行走江湖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为什么很多人始终在社会底层?就是因为太强调所谓的人脉,忽略了知识的获取。
人情社会人脉固然重要,然而,作为普通人,没有知识,贵人凭什么扶持你?
我记得我那个教师辞职的朋友,他创业之初凭的也不是什么人脉,完全凭的是吃苦精神,大冬天骑着三轮车戴着棉帽子,来回穿梭于养殖场和家里,一家四口(两个孩子)挤在租的农民的砖木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印象当中有很多年都是如此。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至理,任何的好事情、好朋友、高质量客户,都是你吸引过来的,不是找来的,更不是讨好来的。
人穷,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自然也不会有人尊重你,给不给你面子,说话好不好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人有钱了,发达了,这时候,你不想认识的各种朋友都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你不想认识他们都不行。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穷人很难看清这一点。
所以,你想在各种场合、让对方考虑你的感受,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多搞点钱,多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别人有求于你。
对于普通人,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用知识和勤劳来换取金钱,注意这里是金钱而不是人脉,因为人脉是动态的,而金钱却是永恒的。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只要同样一件商品,即使再老的客户,只要有更便宜的选项,所谓的老客户自然会毫不犹豫抛弃你。
很多人整天问我考证有没有用,考一建还是考造价性价比高?
说实在的,问这些问题的人集中在两个年龄段:
一种人是30岁以下的,很好理解,初出茅庐,就业迷茫。
还有一种是40到50岁的人,这种人一辈子从小到大被人安排的妥妥的,离开父母,离开长官,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这部分人这一辈子都被所谓人脉包围着,他们非常看重饭局、社交、人脉、情商这些东西。
甚至有个退休的人考过了一级消防工程师,问我怎么找工作?我说直接和维保检测公司面谈,他说自己就凭一纸证书,啥也不会老板怎么可能要,问我给住建局领导打点一下给维保检测公司打个招呼是否可行?这个人连维保检测公司主管部门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体制化的结果。
真正厉害的人,他们一定会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事业,放在赚钱上。
除去那些整天迷茫的人,就是一些创业的,或者说在社会上摸打滚爬过的人了,他们明白只有自己有实力了,变得优秀了,根本不需要去依仗别人,自然也就用不着去获取什么人脉,或者说人脉自然会向自己靠拢。
那些从小家里就没资源没背景的人,一旦进了稳定的行业,这期间再不求上进,到四五十岁,不知道会是福还是祸,就不好说了。
而那些创业的人,他们非常清楚,真正遇到困难了,朋友不会帮忙,亲戚就更不用说了,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甚至连父母都会看不起你,抱怨你没听他们的。
只有口袋里的现金可以帮自己,只有大脑里的思维能帮自己。
我是海柔,每天都在思考,每天用文字记录生活。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