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中学课本的一篇文章,揭示了读书无用论的源头。
我们从小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我们步入社会后惊异的发现,找好工作是需要很多我们所不具备的条件的。
好工作没那条件,于是乎开始考公考研,考证等等挣扎。
这个社会其实是公平的,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原因是很多所谓莘莘学子太想通过读书实现范进中举式的出人头地了。
那么考公考研考证能实现出人头地?我认为这就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原因。
考公大概率分到乡镇,80%副科退休,月收入永远破不了万,压力大到爆表,工作十年发际线后移,工作二十年地中海风格是这80%成功上岸人的真实写照。
考研两年半后,你会发现本科毕业什么样,研究生毕业依然不变,无非多花点家里的钱和自己的时间而已,除非考博士,否则徒增迷茫耳。
考证更搞笑,有的人除了考证似乎没有事干,证书窝在手里感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工作待遇还不如工人,俨然一副脱不下长衫的模样。
那么读书考证就真的没用,不能实现出人头地了吗?我认为凡是有出人头地想法的,就注定贫穷一生。因为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穷人所谓出人头地,鲁迅笔下曾经有过描述,详见阿q正传,我这里不再赘述。
马斯克说:“穷人很喜欢跟你谈感情,谈道德,谈关系。但他们唯独不跟你谈钱,也从来不谈利益交换。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一直穷的原因,因为人与人之间,利益交换才是规律和本质。” 无论怎样谈感情、道德、关系,你不谈钱,不谈利益交换,总想着平白无故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自己不用付出,其实这是一种白日梦。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越是穷人,就越有依靠别人的想法,越热衷于搞人际关系。 他们总是趋炎附势,妄想借助别人的力量得到什么好处,一个“靠”字,就是弱者思维的表现。
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公司稳定的公司都是好人高素质的人,小公司都是虎狼,去了只有吃亏的份,殊不知林子越大坏鸟越多。 其实无论走到哪里,不能总是白白地享受别人的付出,你也要付出点什么,这就是利益交换的基本规律。 所谓的贵人,不过就是感受到了你的诚意,愿意和你进行价值交换的高人。 他比你优秀,你需要他的提点,他也愿意指点你,但事实上他不可能白白指点你,而你总要付出些什么。 常言道: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永远记住,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想别人帮你一把,也得烟换烟,茶换茶。 “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取决于你曾对别人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的强弱,手上筹码的多少。” 尽管听起来凉薄,但是事实上,天上不会总掉馅饼,你不能一味占别人便宜而没有回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别人的价值。这就是真正的人际交往和利益交换的本质。 稻盛和夫说:没有人会去帮助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你必须要好好地经营自己,就算你跌入了谷底,也要有与人交换的筹码,这才是强者定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不强大就会被伤害。 这就是我们在家蒙头读书,最后一事无成的原因所在,没有无缘无故的雪中送炭!唯有自己的实力,有人愿意买单,才是最大的底牌! 有的人对你态度不好,仅仅是因为你没有啥社会地位和价值,并不是因为你不可爱,你的利用价值越高,人缘就越好。 利益到位,陌生人就是朋友,利益消失,朋友就陌生人。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相反,正因为人性的善良和道德,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需求和能力,尊重别人的价值和尊严,要进行真正的利益交换,而不是白占、白吃、白拿。 与其费力讨好别人,依赖别人,占别人便宜,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强大自己,拥有能与别人进行交换的价值,才能真正摆脱贫穷,成长实力。 “当一个人尝尽了社会的无情,人心的险恶,经济的压力,婚姻的不堪,你终会领悟到,放下执念,善待自己,唯有读书和赚钱,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
光读书不赚钱就是只说不干假把式,唯有把自己手上的筹码利用起来,努力的去变现才是正道。 你若花开,世界都芳香,你若有实力,一切关系都顺畅!
我是海柔,每天都在思考,每天用文字记录生活。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