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文章,感觉很有意义,分享给大家。
文章作者姚焕黎,题目就是《对消防台账的批判》。
想起消防台账,笔者想起来曾经工作过的国企,档案几贵子,蓝色发亮的档案盒看的眼花缭乱。
什么安全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修,员工值班,应急预案,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每到上边要来检查了就是最忙的时候,办公室灯火通明,大干几昼夜检查工作就是看档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厂房车间,操作室等等墙上订满了值班长守则,员工守则,到处写着警钟长鸣,安全生产巨幅字。
笔者去过同样类型的民营公司厂房参观,墙上整洁干净,没有什么制度,也没有巨幅安全生产标语,办公室档案少的可怜,寒碜。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我曾问过民营企业管理层,他们回答说缺人手搞这些。
回到消防台账,也是满满的形式主义,例如交接班登记表,都现代社会了,监控随时可以调看,值班记录本纯属多余。
再比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障记录本》,这个本子完全可以不需要!因为一切需要在联动状态下做出报警或者反馈信息的设备都必须在火灾报警控制器上面体现出它的运行状态,包括正常待命、报警、故障、监管、反馈等信息,也包括主备电。这等于故障的记录,设备已经帮您非常棒的完成了,所以不需要再投入人力资源去用笔记录了。
还有《消防责任书》,这个台账也是外行指导内行的典型代表,这份《责任书》似乎挺唬人的,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似乎都找到了不可触犯高压线,管理者觉得签了责任书,被管理者就会带上紧箍咒,就会兢兢业业听话老实。
被管理者也觉得签了责任书就等于签了生死状,出了事就得替上边背锅。
根据《消防法》,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也就是说,火灾事故发生后,有一个人无论如何逃脱不了责任,就是该单位的法人代表,因为他才是消防管理的负责人。
火灾事故发生后,第一个被调查的对象就是该单位的一把手,不会因为什么消防责任书谁签字谁负责。
责任书平时可以作为帅锅的精神寄托,真出事了,就是一文不值的废纸一张。
其他的什么《消防监控室人员出入记录本》,《防火巡查记录本》,《消防火灾应急预案》,《消防组织架构图》,《义务消防队成员名单》《消防控制室规章制度》等等这些什么档案和上墙的制度,都让企业疲于应付,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值班人员随时家里有事就不来了,换人就是一整套台账的更换。
因为上边来检查了也最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抠这些细节。
其实值班人员规范有明确规定。只需要根据规范正确操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就是值班员的责任。
台账写的再漂亮,出火警了却惊慌失措的有之,麻木不仁的也有,这些才是最大的隐患。
国家规定消防设施操作员持证上岗就是希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只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式主义,让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