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研究生,工作没几年受困于辞职和坚持的纠结中。
我和她素昧平生,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深深地焦虑和无助感。
给不了什么好建议,毕竟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深处环境也不一样,而且没有主见也是很多数草根家庭孩子的供性。
笔者也就这么走过来的。想当初也被父母“老了咋办”吓得腿肚子打哆嗦。
而且眼下就业市场什么样?别人辞职了干啥?吃啥?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追求自由是人和动物的本能,问题是人是“理性”的,会考虑太多的问题。
所谓理性,有时候也会使得一个人过于优柔寡断,这个度很难把握。
昨天写的文章,一个人的要想过的不闹心,就注重两点,一个是搞好自己看家本领,保证到哪都有饭吃,一个是只做认知以内的事,避免被人收割。
因此,笔者认为,这个职场女研究生要想拯救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换作笔者在她那样的处境,会拼命的过司法考试,只要通过,就好办了,提桶跑路。
这个方案可行,而且是唯一的办法了。
首先,解决了吃饭问题,实现辞职后的无缝衔接。原单位也是干,当律师也是干,一份职业而已。
没了稳定的工作,老了咋办?用人生黄金十几年,换取不确定的老年生活是愚蠢的。
年轻的时候要解决的不是老了怎么办,而是要让自己避免老了被人办了的问题。
司马懿72岁还能上马拉弓赚曹爽。一个人最重要的事还是让自己始终保持有活力做事的状态,而不是整天纠结过去,焦虑将来。
其次,可以摆脱烂人烂事,甲地混不下去,乙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事例多了去了。
韩信在项羽手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到了刘邦集团成了大将军。让那些以前不正眼瞧他的大将军们吃尽了苦头。
例如项羽收下第一将龙且,就是因为看不起韩信而被韩信利用,也颇具讽刺。
俞敏洪被北大开除,做成了新东方。
摆脱焦虑的源头,要么远离彻底了断,要么就是转移注意力。
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该把它们用来发展自己,以及投注在那些可以滋养你的人、事、物上来。
这个女孩,笔者觉得除了考司法考试,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也毫无意义,因为无法给周围人带来利益。就如同孔乙己,除了给人当做软柿子。
“悲愤抑郁”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要把愤懑变成前进的动力。
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其实压抑也是向上的牵引。
自己已经被“伤害”过,岂能“自暴自弃”变成“二次伤害”?不如站起来奋力向前,活得精彩。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个能量场。同频的人,感觉上会让你变得平和、积极、轻松愉快。
相克的人,让你变得暴躁,消极,压抑和卑微。
不同频的圈子,不要硬挤,不走心的关系,不必维系,没了消息,江湖相忘,都在情理之中。
眼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赶紧发挥自身学习的优势,考证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投入其中。
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修一条路,来三百个腹部绕杠。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