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邓辉:首位见到“暴风雪”航天飞机的中国人 城市探险,我们不比外国人差!


自驾勇闯哈萨克斯坦 
深夜徒步穿越荒漠无人区
探寻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揭开“暴风雪”号神秘面纱
他要证明,中国城市探险不比外国差
探险家小传
邓辉
城市探险者
走进前苏联遗留“暴风雪”航天飞机
深入前苏联火箭发射地下指挥中心
探访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炮兵阵地遗迹、碉堡遗迹
《开讲啦》《军迷行天下》等节目嘉宾
参与录制《奇葩大会》第二季
纪录片《去探索城市探险家》《X调查局》主创主演
背景介绍
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安全返航。完成了航天飞机历史上,首次不载人自动轨道飞行。

▲“暴风雪”号(资料图)
然而,“暴风雪”号作为前苏联对抗美国,几乎倾全国之力打造的航天飞机,出道即巅峰,首飞也成为绝唱。
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
1991年,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同年苏联解体。1993年,暴风雪计划结束。“暴风雪”号也被遗弃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厂房。
因长久无人管理,2002年厂房屋顶因不堪厚重的积雪而发生坍塌。这架被誉为“前苏联最后的荣耀”、在航天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航天飞机,连同能源号运载火箭一起被砸毁,最终被完全拆解。可以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令人心痛的悲剧之一。

▲“暴风雪”号残骸(资料图)
事实上,前苏联总共建造5架“暴风雪”航天飞机,真正的“暴风雪”号已被拆解,现在停放在厂房的是本计划执行第二次飞行计划的“小鸟”号。
01
第一个见到“暴风雪”航天飞机的中国人
邓辉,城市探险爱好者,大部分时间在世界各地去探索人类文明的遗迹。一次在网上浏览废墟摄影的图片,让他看到了国外探险者镜头下的“暴风雪”号,那种透过屏幕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激起了他想要到现场亲自去看一看的念头。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位于哈萨克斯坦的荒漠。据邓辉介绍,最早是一个被家长带去工作的小孩子, 在闲玩时跑到机库拍摄了“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图片发到网上。一个英国摄影师看到后,专门去实地拍摄了照片并办了一个影展,这才吸引了探险爱好者前去。但总体而言,去的人仍然不多,主要也以欧美人为主。

▲“暴风雪”航天飞机机库
在决心前往哈萨克斯坦后,邓辉和团队做了详尽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和国外的探险团队交流,借鉴前人的经验,制定行进路线;从头到脚的装备、器材的准备;进行相关专业训练等等,前前后后加起来,足足有半年的时间。
邓辉选择自驾的方式,从北京出发行至霍尔果斯口岸,经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后继续往中亚行驶奔赴拜科努尔。仅是从进入哈萨克斯坦到抵达目的地,他们就用了10天的时间,其中还包括了一段单程45公里的沙漠徒步。

最终进入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厂房已经是凌晨3:30,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邓辉第一个看到了停放在那里的“小鸟”号航天飞机,黑暗中他看到一个黑色的轮廓,然后淡淡地跟同伴说了一句“它在这,我们到了。”
太阳出来后,邓辉才得以看清“小鸟”号和另一架工程样机的全貌。通过前期的学习和了解,此时邓辉的内心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和澎湃,更多的则是敬佩,敬佩它作为人类最高科技结晶去探索太空,也感慨它本应属于浩瀚宇宙,最终却荒废在这中亚的沙漠之中。

02
那一刻,他以为自己走不出这片荒漠
相比见到“暴风雪”航天飞机那一刻的平静,邓辉这趟旅程的途中,却是经历了不少的惊险,尤其是沙漠徒步的过程中一度与死神擦肩。
拜科努尔的沙漠的沙漠并非印象中被黄沙覆盖,而是半沙化地带,里边会有一些低矮的植物,同时也会有一些危险的动物。比如说,狼。寂静的夜晚听到远处的狼嚎,更有近距离看到它们发着寒光的眼睛……这场面想想就令人后背发凉。

▲随处可见动物遗骨
但邓辉说,狼并不是最大的威胁,它们只是尾随,不太主动接近人,真正可怕的是蛇,沙漠中没有血清,此前就有探险团队因被蛇咬伤而导致任务失败。
天气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四月底、五月初的哈萨克斯坦气温与北京差不多,但是那里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紫外线照射强烈, 夜晚却只有零度上下。而在返程的途中,邓辉就经历了自己有生以来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邓辉团队原计划等天黑后开启返程,但是由于来时路程出现偏差,为了不影响后续的行程,决定于中午启程。从凌晨抵达,到中午11:45离开,由于休息的不够,体能和水量消耗也极大,途中邓辉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状况。严重到什么程度?用他自己的形容就是:“就像以前电影里爬雪山,这个人倒下就睡着了,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那一次,邓辉切身体验了到了那样的感受:一头躺在沙漠里,感觉不想起来,眼睛也干的不能动,真的以为自己走不出去了。最后一手拿着GPS,一手拿着手台,完全靠意志力走出去。
03
城市探险的意义不仅是追求刺激
排除万难,历经生死考验,邓辉所坚持的城市探险不仅仅是追求刺激,更多的是看到其背后的意义。
从北京到哈萨克斯坦的自驾线路,正是“一带一路”的部分路段,行驶在中国援建的道路上,沿途到处都能看到中石化、中石油,看到中国工程队。在这些面前,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恶意都不值一提。
途中,他们还在阿拉木图附近发现了一处火箭发射竖井,深入探索后发现了当年的遗迹:文字、图片 、未拆除的设备等等,通过这些还可以推算出火箭的规模,所处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深入火箭发射竖井
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附近的发射场,邓辉随手在沙子里一抓,就捡起来一把AK47的弹壳,周围还遍布各种霰弹枪弹壳,眼前种种,令他不禁怀疑这里曾发生过战争。
北京郊区的一个悬崖上,也曾留下过邓辉的足迹。在这里他发现了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12个刻字,经考证时间就在“七七事变”后的两个月。他判断当时这里很可能是日军的通讯中继或观察前哨,而现在这已成为日本人亲手刻下的罪恶。

▲清晰可见“占领”二字
“我去过两次这里,未来我还会再去。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探索和考察行为,把真实的历史还原出来,发布到公众平台,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
在邓辉看来,城市探险是一个不断拓宽自己、颠覆自己的过程。当你开始感兴趣、去学习、去深挖后,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奥秘。通过这些学习去武装你的头脑、锻炼你的思维、思考你的人生,探知和见证真实的历史,这个才是我认为城市探险的意义所在。

外界通常会把“废墟”“探险”和“灵异事件”关联在一起,邓辉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他的答案很明确:没有。
“我和我的团队、朋友加起来有100人左右,男女老少都有,这些年去过世界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废墟,探了差不多有500多个探点,没有任何一次、任何一个人发生过任何形式的灵异事件,从来没有。”邓辉介绍,著名的兰迪奖金,总额高达100万美金来征集超自然现象,但是几十年下来从没有人能成功拿到这笔钱。
04
中国也有城市探险,而且不比外国差!
城市探险起源于1793年法国人探索巴黎地下人骨洞,百余年来一直是由欧美占主导地位。由于国内开始的较晚,外国人对中国城市探险不甚了解,也曾发出过“你们中国也有城市探险吗?”这样的疑问。
邓辉就是想证明,中国有城市探险,而且中国人的城市探险水平不比你们差,很多地方比可以比你们国外人做得更好!他的确做到了。
在“暴风雪”航天飞机的机库中,他的团队拍摄出了世界上最优质的航拍画面,和国外的素材相比,飞得更稳、拍得更好!

带着这份信念,邓辉希望走遍全世界,走得更远,看到更多,去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去探索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历史。
【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已记录和见证顶尖探险家100余位,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点击名字,即可观看牛人探险访谈实录:
安涛  |  曹晟康  |  超级小包总  |  谌良仲
陈婷  | 陈勇  |  杜雷 | 高清  |  甘玮
顾伯健  | 虎姣佼  |  何亦红  |  侯志立 
   吉姆·罗杰斯  |  贾大胖  |  雷殿生  
 李必金  |  李鹤  |  李龙  |  李辛
刘洋  |  刘继元  |  刘团玺  |  路璐
墨墨  | 梅西  |  曲贵斌  |  孙维宁
薯条 |  单麟  | 孙虹  |  铁丐  |  王磊
王丽萍  |  汪湛  |  温旭  |  小赛
徐江军  |  袁扬、袁鼎  |  严江征
杨光  |  张长义  | 赵怀东  |  赵湘杰
  张静葳  |  周芳  |  孜孜
(名单以姓氏字母为序,链接持续增加中)
更多探险牛人访谈
在腾讯视频【牛人】专辑完整观看
节目录制联系微信txly2018,注明牛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