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不足半年,东北沦陷;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4年间,中国人民饱受摧残凌辱,华夏大地生灵涂炭。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国耻日”。
然而,正如90年前,日本倒打一耙,把挑起战争的罪名推给中国,现在的他们依然拒不承认罪行,反而不断篡改历史、掩盖真相。
扭曲南京大屠杀、否认731部队人体实验、强行洗白慰安妇罪行……日本始终试图将战争归为“中国的责任”。
可耻、可恶、可憎、可恨!
中国探险协会理事萨苏(左)和作者沈克尼(右)
近日,军事地理学专家沈克尼和著名军史专家萨苏在中国探险协会《牛人漫谈》节目畅聊沈克尼新书《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
该书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和侵略罪证公诸于世,也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你知道日军对中国各个战场的熟悉程度吗?细致到连每个村落的猪、羊数量都要一一记录。
你知道夭折的“五号作战计划吗”?知道日军为何没能打进四川、陕西吗?
你知道日本是如何评价各地区的中国人,又是如何发展并利用“汉奸”的吗?
你知道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除了进行人体实验、发动细菌战争外,还有什么更大更凶险的战争阴谋吗?
沈克尼
日本侵华战争兵要地志专家
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乔良为本书作序“沈克尼:奇人与奇书”。
“从未服过一天兵役,却能先后在装甲兵指挥学院、陆军参谋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进修,学习军事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写出我军第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野外求生》(至今被奉为我军该领域首选教材),荣膺1997年度‘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模范’,并最终被特批为陆军预备役军官,由中校晋升上校、再由上校晋升为大校。”
这些仍不足以说尽沈克尼的“奇”。
“最令人称奇之处,是他乃当下中国首屈一指的研究日本侵华战争‘兵要地志’的专家。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是‘唯一’,没有‘之一’。”
数十年来,沈克尼沉潜于兵要地志的搜集和研究。在日本讲学期间,用自己全部的钱拿来影印资料。书中配有200多幅图片,包括军用地图、书影和部分老照片。这些图片绝大部分属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萨苏
著名抗战史专家
萨苏,旅日作者,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在日本期间,他持续收集抗战史料。
2007年,出版《国破山河在》,从日方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所得出的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实。
2011年8月,他将包括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的45张资料照片捐献给抗联纪念馆。
据悉,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匮乏,国内留下的影像资料极其罕见。而日本人的史料记载很细,至今仍留有侵略东北的大量图片、文字、实物乃至参战者,对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弥足珍贵。
萨苏与沈克尼交往多年,曾一同去考察原日军的“东方马奇诺防线”,找寻二战最后的战场。
百余年绝密资料大起底
日本野心令人咋舌
兵要地志一词源于日本。所谓“兵要”,即用兵之要,“地志”,即地方志、地理志,而“兵要地志”则特指用于作战的军事地理志,即部队拟定对敌作战计划时所需要的各方面战场资料,包括天气、地形地貌、道路、后勤补给等多种要素,并延伸到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和人土风情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全方位的战场调查,既是军事地形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事情报学的一部分。
本书所指的兵要地志,主要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针对中国战场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编撰、绘制的图文并茂的军事资料,是当年日军对华作战的绝密文件。由于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这些兵要地志绝大部分被日军焚毁,或被盟军缴获,少数幸存的也尘封于相关的馆藏里鲜为人知。
事实上,日军对中国的觊觎远在“二战”前就早已开始,长达百年之久。
本书通过日本百余年来对中国战场调查的梳理,意在揭示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而做的种种战场准备,其细致和周密程度,令人咋舌。
“日军对中国兵要地理的了解,常常在中国军队的战地指挥官之上。这是何等让人痛切的事实!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中期与日军大打小打、会战决战、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乔良将军
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警钟长鸣 吾辈自强
“这本著作,不仅仅是填补国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更给生逢盛世、自我感觉良好的国人敲一记警钟:亡国之痛,绝不能忘,亡国之险,仍未解除。”
值此“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之际,以乔良将军在序中所言,与我辈共勉——
“今天,中国的周边乱云飞渡,东海、南海更是波涛汹涌。一百二十年前,我们在东海首次败给了那个扶桑之国;八十多年前,我们的国家再次被同一个敌人蹂躏。
一败再败,中国人的精神并没有屈服,对此,我们一直引以为傲。但,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立足于世界,仅有民族自豪感是不够的。
惨痛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砖砌土筑的长城挡不住敌人,空泛的民族自豪感也同样挡不住敌人。
能挡住敌人的,是同仇敌忾的意志、常备不懈的警惕、真金白银的实力,最后还要加上像克尼兄这样着眼于国运、执着于专业、沉浸于细节的有志之士的奉献和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牛人漫谈》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