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大的军事惨败,不是萨尔浒之战,也不是松锦之战


01
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明朝派遣10万大军,兵分四路进攻后金,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大败而归,阵亡45870人。
1640年到1642年间,明清之间爆发了松锦大战,洪承畴率领八总兵,合计13万人与皇太极进行决战,最终惨败,多达53783人阵亡。
但这都不是明朝末年最大的军事惨败。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又攻下开原、铁岭,又马不停蹄出兵叶赫,叶赫灭亡。
自此,沈阳已经完全暴露在后金面前。
沈阳和辽阳是整个辽东的重心所在,努尔哈赤也不敢大意,屡屡出兵进行试探,最远的一次,他带军到了沈阳城的北门之下。
此时的辽东,主政的是熊廷弼,后由袁应泰所代。
明朝为辽沈下了血本。
万历末年,明朝分别三次加辽饷520万两,此时已经拨付辽东,但仍然觉得经费不足,熊廷弼请求再发30万两用来犒赏来辽的援兵。
坊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明军不满饷,满饷无人敌。
那么,已经满饷的明军战斗力如何呢?
接替熊廷弼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任用10名大将,每将率领万人,分三路进攻后金。
此计划还未实施,清军先行动了。
02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主力来到了沈阳城下。
沈阳城虽然只有辽阳城一半大,但作为辽阳的屏障,其地位不言而喻。在沈阳城内有两位总兵镇守:贺世贤和尤世功。
贺世贤是一位来自陕西榆林的猛将,出身卑微,以军功爬到今天的位置。明朝将领多畏惧满清骑兵,但贺世贤却毫不畏惧,一心与后金来个大决战。
满清先派少量骑兵做诱饵,在城下叫阵,贺世贤果然上当,亲自带上千余亲兵出城作战。一出城就被八旗骑兵所包围,贺世贤这点兵力自然不敌,只能且战且退,想要回城。
但此时,沈阳城内已经是一片混乱。原来沈阳城内早就混进了大量的满清奸细,此时正在大肆破坏。
贺世贤进不了城,紧急之时,手下人建议贺世贤逃亡辽阳,贺世贤坚决不听,与后金军缠斗在一起,其虽勇猛过人,杀后金数十人,最终也被后金乱箭射杀。
而城内的奸细砍断吊桥的绳索,满清大军顺利入城,随即展开了大屠杀。沈阳守军7万余人,全数被杀。
明军这一战真是憋屈,连像样的野战都没打一场,就被捂在城内歼灭了。

03
沈阳被围,明军立即派总兵童仲揆、陈策率领由川浙兵组成的援军前来救援。
援兵刚到半途,沈阳就丢了。
陈策下令回师,但游击周敦吉等人一再请战,说:我们这些人如果不能救沈阳,那我们在辽东三年是为了什么?
陈策见众将如此血性,那就战吧。令周敦吉、秦邦屏渡过浑河在桥北扎营,自己率领3千人在桥南扎营。
努尔哈赤令四个旗的主力向周敦吉发起进攻,周敦吉兵力虽然处于绝对的弱势,但是无所畏惧,奋勇杀敌,这一战,满清战死者多达两三千人,周敦吉、秦邦屏(著名女将秦良玉的哥哥)连同所有的川军全数战死。
此时又有万余明军在朱万良等三总兵的带领下来援,皇太极率领优势兵力迅速将其击溃,此路援军大败而逃。
满清大军开始向陈策在桥南的数千浙兵发起冲击。满清兵力十倍于浙兵,但浙兵死战不退,全数血洒疆场,总兵童仲揆、陈策战死。
萨尔浒之战,明军10万大军,所击杀的后金军不过两千人。而这一战,川浙援军不足万人人,主动寻找清军主力决战,诛杀清军达数千人之多,远超萨尔浒之战。
史书这样记载这场规模并不算太大的战斗;
“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 
战场上有少量的残卒逃回了辽阳,因为他们诛杀后金军甚多,所以决定对他们进行嘉奖,士卒皆不要嘉奖,但愿为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04
占领沈阳之后,努尔哈赤把目光放在了辽阳城。
辽阳城,是整个辽东的治所,是明军在辽东的中枢所在,城高三丈三尺,是一座十足的坚城。
辽东经略袁应泰作为辽东的最高指挥官,见沈阳失守,下令辽阳周边大小堡垒的明军全数撤回辽阳,以加强辽阳的守卫,辽阳城内的总兵力在十万以上。
十多万兵力加上坚固城墙,努尔哈赤想要啃下来,也绝非易事。
但战事的发展远远超出常人的预料。
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进驻辽阳城下,却发现有大量明军竟然在城外扎营。原来,袁应泰带领李秉诚、侯世禄等五总兵率军五万在城外阻击清军。
努尔哈赤毫不犹豫,令八旗全数出动,对这5万明军发动冲击,明军很快就被冲散,溃不成军。
见城下的明军不敌,城内明军从城内来援助,与后金的两红旗相遇,同样被击溃。
第二日,袁应泰又派遣3万人出城东门扎营,还把自己的亲兵也全部派了上去。在清军骑兵猛烈冲击之下,明军很快乱了阵脚,溃不成军。
前面我们讲过朱万良曾经率领万人援救沈阳失败,其失败后袁应泰问罪,朱万良说,我戴罪立功,果然,在此战中,朱万良杀敌不退,战死疆场。
第三日,清军猛烈攻城,战斗十分激烈,杀声震天,双方整夜不休,提灯夜战,直至天明。但此时,城内一些人开始动摇,监军太监高出、胡嘉栋等人五人乘乱从城上系绳而逃,被称为“同逃五监军”,而一些官员也顺势跟着逃跑,城内的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而城内的间谍和奸细乘机在城内纵火破坏,弹药库和窝棚、操场均被焚烧,军心大乱,城防遂土崩瓦解。
清军乘机攻入城内。
袁应泰见大势已去,遂自杀,明军经营长达二百五十年,拥兵10多万的辽阳城仅仅几天就失守。
辽东巡按张铨,是辽阳的二把手,情势危急之时,袁应泰派人护送他去河西,想让他整顿河西防务。张铨拒不接受,誓与城共存亡,最终被清军俘虏。
这是努尔哈赤自开战以来活捉的明朝级别最高的官员,自然是希望其投降,并反复劝说,张铨不为所动,只求速死。满清见其态度绝决,遂将其勒死。
05
有一名将领,叫张神武,武举出身。他被袁应泰征召去辽阳,张神武带着240人去往辽阳。走到广宁的时候,辽阳已经失守,巡抚薛国观令其留在广宁,张神武拒不受命
二人之间为此展开争论。
张神五:我得到的命令是守卫辽阳,不是守广宁。
薛国观:辽阳城丢了,你去干嘛。
张神武:去歼敌。
薛国观:200人能歼敌?
张神武:不能歼敌,那就战死。
张神武率领240人继续前行,路上遇到各路明朝溃兵,像流水一般逃离,数量多达10万之众。张神武激励他们跟自己掉头回去作战,无一人应答。
张神武率领这240人,星夜赶到辽阳城外,他们已经断粮,一日一夜没有吃东西。
在辽阳城外,张神武遇到清兵,上前迎敌,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血染疆场,不辱援救辽阳的使命。
06
辽阳城的丢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谓空前。辽阳10多万大军都守不住,那些中小城堡自然望风而降,先后有70余大小城堡投降后金。
辽阳既下,其河东之三河、东胜、长静、长宁、长定、长安、长胜、长勇、长营、静远、上榆林、十方寺、丁家泊、宋家泊、曾迟镇、西殷家庄、平定、定远、庆云、古城、永宁、镇夷、清阳、镇北、威远、静安、孤山、洒马吉、叆阳、新安、新奠、宽奠、大奠、永奠、长奠、镇江、汤站、凤凰、镇东、镇夷、甜水站、草河、威宁营、奉集、穆家、武靖营,平虏、虎皮、蒲河、懿路、汛河、中固、鞍山、海州、东昌、耀州、盖州、熊岳、五十寨,复州、永宁监、栾古、石河、金州、盐场、望海埚、红嘴、归服、黄骨岛、岫岩、青台峪等大小七十馀城,官民俱削发降。
《明熹宗实录》

沈阳和辽阳一战,明军各路兵力合计在20万上下,却仅仅在10日之间,就被清军全数消灭。
这一战,明朝失地千里,辽东、辽南、辽北自此全部归于清军手中,损失的钱粮兵器多到根本无法统计,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