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有钱人,都怎么玩?



随着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的繁荣,经济对政治、生活、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很多人也开始变得有钱了。
那明朝的有钱人,都是如何玩的?
01
在朱元璋时期,农民缴纳赋税的方式是实物交付,也就是交粮食。交粮食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农民需要自己把粮食运送到缴税点,由于古代的交通不便,粮食的运送成本是很高的。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腐败。你想啊,一个官员贪污100两银子,那就谁也瞧不见,但要是100两的粮食,那可是接近20吨的粮食。
后来清朝的乾隆为何在“捐监”(所谓捐监,就是卖官)的过程中为何一直坚持要求不收银子,只收粮食,也就是这个原因。
但只收实物,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啊,所以后来就改了,在江南,白银逐渐成为货币。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物流和运输费用,也有利用经济发展。张居正一条鞭法,更加剧了这一转变。
而到了明朝的中后期,社会经济开始发展,而国内的一些茶叶、瓷器都开始畅销国外,银子就多了起来。在江浙一带,雇佣人来进行手工业的,比比皆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有人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而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也就是说,在手工业发达的地区,甚至有六七成的人已经成为工业者。
这就造就一大批富裕起来的人。
有钱了,当然就有了诉求。
02
当时明朝缺钱,就允许富人捐义民和官带,也就是一些荣誉称号。但后来有钱人不干了,钱多并不等于人傻啊。山东有两个头脑灵活的有钱人就说,我们有钱,什么都捐了,如果再要我们捐,我们要国子监身份。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可以直接跨一级考试参加科举,等同于进了体制。
这个方案上报之后,户部很高兴,有钱了;礼部自然是异常愤怒,我们大明朝还要脸不?
最终的结果是面子比不过银子。
这直接导致明朝的进士,举人大多出于江浙闽的杭州,苏州,泉州等地,因为这些地方有钱啊!
富人阶层可以跳过穷人数年寒窗,少参加一次考试,并直接进入最高学府。而这些投入是有巨大回报的,进入官僚阶层可以对于富人进行保护,本质也就是对资本进行保护。
这本质上就是资本介入政治,中国封建王朝始终对商人报以敌意,降低商人的地位。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对于富人进行打击,看到大户就让人搬家,这本质上和汉武帝打击豪强的行为是一致的。但令朱元璋万万没想到当国家缺钱的时候,大明王朝最终被迫以这种方式迎接资本。
我们知道,东林党和浙党、楚党都是反对对商业征收重税的,这就是资本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后,对资本进行的保护。
03
有钱了,也有权了,那当然要把生活质量搞上去。
首先说房子,明朝对于住房的规定是三间五架,但这在明朝中晚期,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九间十驾都习以为常。
而更有钱的官僚阶层,开始玩更高端的园林(庄园山水别墅)了。
我们今天的四大园林中,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是皇家园林,而另外的拙政园和留园都是明朝官员所修建。园林是一个花钱的大窟窿,爱享乐的宋徽宗就是园林的忠实粉丝,最终亡了国。
当时的文人,都热衷于园林,一些自视甚高的官员也不例外。
叶向高作为晚明一位还算正派的官员,其豆区园也是也楼台亭阁、曲径通幽,时至今日也是风景宜人。叶向高贵为首辅,俸禄一年为1044石米。这钱虽然不少,但是想修这样的园林,肯定是不够的,钱从哪里来,大家都懂。
04
明朝有钱人的生活,比拼的并不是你纳了几房小妾,而是文雅之好。
《万历野获编》这样说:
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前价遂与古敌……故以近出者当之,始于一二雅人。赏识磨挲,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囊相酬,真赝不可复辨。以至沈(周)、唐(寅)之画,上等荆(浩)、关(仝);文(徵明)、祝(允明)之书,进参苏(轼)、米(芾),其弊不知何极。
有前人玩的是永乐年间的剔红漆器,成化的瓷器,宣德的铜炉,而文征明、祝允明等人书画也是一物难求,以至于很多人倾囊相购。而这些画作出现了很多赝品,但也真假难辨。
昆山有一富豪周六观,为了给母亲庆祝九十大寿,决定大办一场,以显孝道。重金请仇英到家里,为母亲绘制《子虚上林图》。宴会供给饮食之丰盛超过宫廷,每个月还为他张灯,请女伶歌宴数次。而这幅画,一共花了六年才完成,其中的花费自然不菲。
05
经济和商业发展之后,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对钱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有一首当时的《山坡羊·钱是好汉》
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
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
哑叭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
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
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金钱的魔力,让传统的伦理纲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这样宣称:咱闻那西天佛祖,也只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纸钱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XX了嫦娥,和X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这虽然只是小说中之词,但也颇能反映当时的风气。
而一些思想家也在对思想禁锢发起冲击,比如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才欲安排如此,便是人欲。以此肯定人对自己欲望追求,开放思想。
新建有历史和读书群,可在公众号后台扫码加入!
不做文献的搜索机,只想以文字引起思考。
以史为鉴,不应只是一句空话。
我是无心镜,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加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