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日本为拉拢我国同意庚子赔款停付五年


由于庚子赔款指定以海关税为还公债券本息的专款,帝国主义国家的代理人总税务司,将每年关税全部税款,提存在汇丰等外国银行,俟还本付息时,在外国银行按当时外汇的行市电汇各国,如尚有余款时,始交回财政部使用,谓之“关余”。
帝国主义国家一贯是损人利己,剥削上再加剥削,每每在我国将付赔款的本息时提高金价,造成银价低落,使我国在汇还款上大吃其亏,所规定各年应付银两之数超出颇多,此种额外损失,谓之“镑亏”。
帝国主义国家除武力掠夺外,再加上经济侵略,中国海关的主权沦入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代理人总税司英国人安格联之手,任其操纵。

日军侵占我国青岛
民国三年(1914年)欧战发生后,日本乘英、法、俄对德、奥战争无力东顾,借口日英同盟驱逐德军,出兵侵占我国青岛及胶济铁路,并利用亲日的皖系军阀头子、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诱其使中国与日本一致行动,对德宣战,以便包办在中国投资,独霸中国市场。
美国为了打破日本这种局势,利用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的长期矛盾,欲通过亲美派的外交总长伍廷芳,来拉拢黎元洪同日本平分秋色,侵略中国。民国六年(1917年)2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德绝交后,威尔逊总统即派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随伍廷芳晋谒黎元洪,陈述威尔逊总统希望中国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对德绝交、宣战,并派三个师以上的兵力到欧洲参战,美国可以借款给中国,武器和装备亦可供给;关于陆徵祥代表段祺瑞向协约国所提出参战的条件,如“停付各国庚子赔款”、“增加关税”、“撤消领事裁判权”等等,美国愿尽力协助通过与英、法协商来解决。

庚子赔款债券
日本知道美国的阴谋,更拉紧段祺瑞,并提出中国对德宣战后,不必派兵到欧洲参战,只需以原料及劳工供给协约国。同时日本内阁首相寺内正毅亦派其私人代表西原龟山,到中国来秘密与段祺瑞接洽,以日本的朝鲜银行、台湾银行、兴业银行为基础,佐以正金锒行、东亚兴业公司、中日实业公司等财团所组成的日本银行团,以实业借款的名义借款给段内阁,而不由日本政府出面,以避美国干涉,这样使中国可以拒绝跟美国走。在此段时期,日本给中国的借款3倍于以前日本对中国的借款总和,日本在中国取得的权利远远超过“二十一条”。
民国六年(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正式照会德国公使辛慈,宣布与德国断绝国交,同年8月14日对德宣战。9月8日协约国公使团回答了一个照会,庚子赔款可以停付五年,从民国六年(1917年)12月1日起,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底满期,停付期内不加利息,而将其偿还期限向后延长五年。也就是说日本同意庚子赔款停付五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