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称呼的由来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为什么我们的推文总是神出鬼没的,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其实,这是因为订阅号改变了推荐规则,想不错过我们的每天好文,请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星标我们,这样你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我们啦!


        下面就是设置星标的步骤(可以点开图片,放大来看),只需简单3步,动动您发财的小手指就行。





        在抗日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对中国士兵和百姓用来形容日本人的称呼——“日本鬼子”。这个称呼在中国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然而,我们国人喊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只知道这是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愤怒称呼,但它具体的来源和含义往往被忽略了。其实,这个称呼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在一次记者会上,遭遇了日本人的挑衅。他们企图使用中国人擅长的对联嘲讽和贬低中国。他们精心准备了一副对联,并要求中国人当场对出下联。对联的上联是:“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 ,单戈独战”。
        这副对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骑奇马,张长弓”这两小段都由第一个字拆开而来,而“琴瑟琵琶”这四个字正对应了后半部分“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日本人出这个对联的意思是自己骑着快马,拿着长弓,兵强马壮,以此来威胁和嘲讽中国。然而,当他们得意洋洋地以为没有人能对出下联时,当时负责谈判的清朝大臣却让人拿来纸墨,写了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下联不仅在格式上与上联相呼应,更在内容上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倭人委,袭龙衣”对应了“骑奇马,张长弓”,“魑魅魍魉”对应了“琴瑟琵琶”,“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对应了“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不仅如此,这个下联还讽刺了日本人一番,意思是日本小人抢去龙袍,也只不过是一些小鬼而已,不如早点下跪认错。下联的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完全颠覆了日本人的意图,赋予了对联强烈的反讽意味,引来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
        从那以后,中国人不再称日本人为“倭寇”,转而用“鬼子”来称呼他们。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您喜欢,请点右下角的“在看”和“赞”;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批评指正。谢谢!

看看您的省的名字来源(打开后,点左下方的“展开更多”查看全部内容)

每天一常识,白丁变鸿儒 (打开后,点左下方的“展开更多”查看全部内容)

冷知识,羞辱您到体无完肤(打开后,点左下方的“展开更多”查看全部内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