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07 篇原创文章 -
虽说阅读是一件私事,谁都可以全凭个人喜好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与他人无关,但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懂得给自己列一份书单总比漫无目的地读书要好。
可是每到月末,我看到很多读书群的书友晒出各自的月度书单时,都显得比较随意,只是把自己当月读过的几本书罗列出来罢了。
这就不是书单了,只是一份阅读记录清单,没有多少价值。书单就不一样,一份合格的书单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阅读计划和目标,主动去寻找与此相关书目,并列成一份可行的阅读清单。
那么,如何给自己列一份这样的书单呢?我从主题书单和年度书单来说一说。
01
主题书单
我一般用一两年熟悉一个新领域,等到把该领域的几十本经典著作读完,并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之后,再换下一个新领域,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都给自己列一份主题书单。
当然,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主题阅读时间,一般是六个月到两年,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要拉长线。
在列书单时,就得开始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书目,不管是参考别人的书单、向人请教还是去图书馆专架一本本找,都要把可以借到和买到的书找来。
至于数量多少可依主题而定,有的只需20本,有的是50本,最多100本,我的主题书单大多是50本,一周读一本,一年全部读完。
当你把书找齐之后,就按照「10-20-70原则」划分为三个等级:
10%是重点阅读书目,需要多花时间精读,每读完一本书必须写读书笔记,集中消化。
20%是比较重要的书,至少精读一遍,有选择地写读后感和笔记;剩下的70%就快速阅读,掌握主要内容即可。
我读过的写作类主题书单,刚开始就把买来的100本书快速读了一遍,后来精简到了30本。
其中3本是重点阅读的,分别是史蒂芬·平克的《写作风格的意识》、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和娜塔莉·戈德堡的《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刚好符合10%的精读比例。
而至少精读一遍的六本,分别是安妮·拉莫特的《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夏丏尊、叶圣陶的《文心》、《文章讲话》、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余光中的《翻译乃大道》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
剩下的只需泛泛而读,不影响自己对一个领域的了解。
当你把重要的10-20本书精读之后,就发现剩下的书很好读了,有的甚至不用认真阅读,因为在前一本书里已经写清楚了。
所以在给自己列主题书单时,你必须知道哪些书是最重要的,哪些书不值得花时间精读,做好了标记就可以开始读了。
02
年度书单
再说年度书单。我不太赞成一份年度书单里超过12本书,对于一些动不动就把一两百本书列出来当书单的人,我保留意见。
因为一年下来认真读完一百本书的人不多,大多只是在做计划时心血来潮罗列书目罢了,即使读完了也只是蜻蜓点水。
如果你相信少即是多的道理,就列一份12本书的年度书单吧,每个月认真读完一本。
若提前读完的话就不断地重复阅读,接着读这本书的十几篇书评,写读书笔记,尽量吸收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如此读书收获才大。
你别小看一个月只读一本书的人,即使一年只读一本书也很了不起。我以前曾说过,假如一个人一年只认真读完一本书,从20岁读到70岁,就可以读完50本书,相当厉害了。
不信你拿一支笔一张白纸到大学校园里找一个上了点年纪的老师,让他当场列一份50本书的主题书单,他不一定列得出来。
所以,你在给自己列年度书单时,只需选择12本急需提升自己技能或思考深度的书,再一遍遍地精读它们,最好把某本书中的道理烙在自己脑海中,在一天天地潜移默化之下深入骨髓。
就如网上有一句话说的:读书时,把自己活埋在里面,并敲打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的年度书单也只有10部书,因为我知道自己在一年内只能把这10部书精读两遍,并活用书中的道理来指导生活,而不是为了面子列一份一两百本书的书单给别人看。
这样一来,我就缩小了选书的范围,把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少量好书选出来,当成自己的年度书单。
其实给自己列一份书单不难,因为只有你才清楚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读哪些书可以更快地达成目标。
不管是主题书单还是年度书单,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比如你有多少时间读书,想了解哪个领域等,而不是别人认为好的书都读。
ChangeLog
20210224 初稿
20231226 修改错别字,增加内容
我是韦海生,已读1000+好书,写过近1000篇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目前在运营一个内容分享的知识星球,2023年10月起,新增两个新栏目:
1、每月完结一门私房课,讲透一个话题。
2、每月精读一本书,输出5-10篇干货笔记。
想了解更多可加我微信 53160813 咨询,或者直接扫码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