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白芍,春季养肝圣药,养肝又养脾,补血又调肝气


中医有句话叫:补气就是补脾肺,养血就是养肝肾。这句话严格来说是不太严谨的,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血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春季养生,养肝为首。肝藏血,有“血海”之称,养肝有个经典的搭配:白芍+当归,这两味药都是补血药,但也都可以养肝。

白芍药材
芍药,著名观赏花卉,作药用有2000多年的历史,直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才把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一般来说,白偏补而赤偏泻,白偏收敛,而赤偏疏散。
而白芍味酸性收敛,在古代被称作“养肝之圣药”,善于养肝血,养肝阴,常用于肝血虚诸证。

芍药花
今天黄药师说说白芍是怎么养肝补血的。
一、血虚——补血
肝主藏血,肝虚,就需要滋润补养,所以养肝主要是补肝血。
血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面色暗淡无光,或是惨白,或是萎黄,嘴唇、舌头、指甲、颜色淡,脉搏跳动弱,也常有心悸失眠,头晕眼花等症状。
比如补血名方四物汤,白芍搭配当归、熟地、川芎,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方。

四物汤
二、肝气不和——养肝,缓急止痛
白芍有个作用,叫缓急止痛。这种疼痛,常常是一种收紧的状态,比如有的人胃痛起来,是那种揪着痛的,感觉胃里会紧一下。也有的人,四肢关节痛起来的时候,也伴随关节无法伸直、紧缩的状态。

胃部收紧的感觉
白芍的缓急止痛,常用于这类疼痛,包括头痛、胃痛、肋痛、腹痛、四肢关节痛等,都可配伍使用。
比如胃病常用方四逆散,白芍配柴胡、枳实、甘草,用于肝脾气郁引起的胁肋胀闷,胃痛腹痛。现在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的基础方。

四逆散
三、关节痛——缓急止痛
中医认为,肝主筋脉,脾主肌肉,肝血虚,筋脉失养,造成四肢疼痛、麻木、伸不直。
后台常有读者问黄药师,手麻该吃什么药?
白芍归肝、脾二经,常用于这类疾病。
如《伤寒论》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两味药,常用血虚,或血行不畅,引起四肢麻木、伸不直,或腹中痉挛性疼痛。
四、肝阳上亢——平肝
阴和阳有互相制约的作用,肝阴少了,肝阳就会不好好呆着,向头顶上跑,即肝阳上亢,会出现头面部一系列症状,如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血压升高。

白芍有平抑肝阳的作用,比如地黄丸家族有一个成员叫归芍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当归+白芍,正是开头说的养肝经典组合。
用于肝肾两虚、阴虚血少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临床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属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型。

图片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五、妇产科病——养血调经
《日华子本草》记载白芍:“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
中医有句话:“女子以肝为先天。”强调肝在女子生理上的重要作用。
因此,凡是阴血亏虚引起的女性月经、下带、孕期、产后遇到的问题,都可应用白芍。
白芍通过养血、敛阴、柔肝,起到良好的调经作用,还有一定收敛作用,对于出血性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均可配伍应用。

如《金匮要略》胶艾汤,即四物汤(当归、芍药、熟地、川芎)加阿胶、艾叶、甘草,用于月经延长,月经过多,崩漏,淋漓不止,或妊娠下血,先兆流产,或产后恶露不绝,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小腹冷痛、贫血等。
黄药师小贴士
白芍有生白芍、炒白芍、酒炒白芍等炮制品。
生白芍长于敛阴平肝;
炒白芍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
酒炒白芍酸寒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阅读排行榜:
1、慢性咽炎、咽痛咽痒、异物感,常用一味中药,帮你清嗓润喉
2、咳嗽时吃的“甘草片”和“复方甘草片”有什么区别?其实,两种都不是中成药
3、3种可以当食物吃的中药,补气血,助睡眠,养脾胃,调理便秘、腹泻
4、咳嗽痰多时,不要用止咳糖浆,而要先祛痰,介绍5种常用化痰、祛痰药
5、阳康后容易累,介绍5种补气中药,补脾肺,升阳气,缓解乏力、无精打采

到顶部